当前位置:描写网描写节日元宵节内容页

【快乐作文】节日作文怎么写

2020-08-14 06:35:28 元宵节的文章 访问手机版

【快乐作文】节日作文怎么写

导语一(教科版三下四单元)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讲了自己熟悉的传统节日。这节课请你选择一个节日,写一写你是怎样过节的。把你印象深刻的活动和场景写具体。题目自拟。

导语二(人教版三下三单元)

     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综述

    两个版本不约而同地将传统节日作为习作的方向,说明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为这样的举措鼓与呼!在做这一期专题的同时,我的脑海里一直有这样的意念萦绕:“做中国人,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希望通过这期专题,孩子们能深刻认识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宝贝,接受灿烂文化精髓,传承传统,不但在写作技艺上有所斩获,而且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节日作文怎么写

01

节日有约

     (一)基本定义: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

    (二)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三)春节:

     1、时间:即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2、相关传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百姓。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惊惶失色,狼狈而逃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噼里啪啦”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走亲访友。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相关诗句: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习俗: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看春晚(近年来才有)

      (四)元宵节:

       1、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2、习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去百病、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五)清明节:

       1、时间:节气清明当日,公历(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2、习俗: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六)端午节:

       1、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2、来历 “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为“端午”。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著名爱国诗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3、习俗: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榕枝、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七)七夕节:

       1、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2、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七夕节本名乞巧节,所谓乞巧,即在月光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

      (八)中秋节:

       1、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2、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九)重阳节:

       1、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2、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在1989年,中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3、习俗: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具体习俗如下所列:①、登高;②、吃重阳糕;③、赏菊并饮菊花酒;④、插茱萸和簪菊花;⑤、喝重阳酒。

结构方法

02

        (一)开头:排比抒情,转折点题。请在下列横线处添上恰当的形容词,构成完整的一段。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有               的春节,有               的元宵节,有        的清明节,还有        的端午节……但我最喜爱的是         节。

      (二)引习俗,话来历(传说):(略)

      (三)详写过节的过程,应用动作描写公式。(见第三题)

      (四)扣题总结抒情。

03

具体有法(动作描写公式)

    (一)公式组成:动作环境+动作对象+动作行动+动作感受

    (二)公式解读表解:

    (三)练习:找出文中所应用的动作描写公式。(动作环境    ,动作对象    ,动作行动【 】,动作感受      )

      “嘟——”发令枪响了!十三支龙舟像箭一样飞掠出去。而江边的人群此时也炸开了锅,真佩服先辈们留下一个“人声鼎沸”的成语,要不我都不会形容此时的景象了!人们有的擂鼓助威,有的摇旗呐喊,还有的吹起了哨子……江面的镜子被打碎了,巨浪翻滚,蛟龙出世!我下意识地擦了擦镜片,生怕那水花影响我的视线。我很纳闷:大家都努力划桨,竟然还有一个人若无其事地偷懒!只见他头上扎着红红的头巾,赤裸着上身,双手各握一支“棒槌”,不停地对他面前的鼓“吆五喝六”!翻滚的浪花飞溅到他身上,那一身腱子肉,显得更加强壮!说来也是奇怪:他敲鼓的频率竟和桨手们划桨的节奏神一致!只见桨手们身着统一的复古式马甲,胳膊上青筋暴露,嘴里有节奏地呼喝着,双臂奋力将船桨插入水中,那架势宛如要把江面戳穿!“咚咚”的战鼓声,敲响了前进的号角;“哗哗”的水声,唱响了冲锋的最强音,整齐划一的呼喝,喊出了弄潮儿的豪迈;江边如醉如痴的人声,是发自内心的赞叹!动感的画面,光怪陆离的交响,交织成端午节所特有的风景!

     (四)动作描写应用举例表解:“贴春联”

例文:

      早上,我和爸爸早早起来,一个大晴天,楼道里张灯结彩,大家都忙着贴春联。爸爸脸上挂着笑意,得意地抽出新买的春联,“儿子,接着——”我展开一看,“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好有气魄的一幅对联!我连忙端来清水,沥干抹布上的水分,上上下下使劲地擦拭起门框来,那架势宛如一个专业的清洁工。爸爸走过来,“不错,小伙子!”他随手递给我一张,让我贴在右边。“不对,爸爸。”我指着手中的对联说,“这是下联,应该贴在左边……”还没等我说完,爸爸就抢着说:“什么上联下联,怎么舒服怎么来呗!”“我们老师讲过,对联是严格区分上下联的,贴反了会丢一年的脸!”“哎哟,行啊,那今年的春联就有你负责贴,大学生!”爸爸进屋了。我清清楚楚地把对联分好,“我贴就我贴!”那神气的样子仿佛是一个学富五车的秀才!我小心翼翼地捧着春联和福字,仿佛捧着圣旨一般。我心想:一定要贴好啊,要不该让爸爸看笑话了!我拿来上联,麻利地刷上浆糊,认真地和门框边缘对齐,嗯,还不错。另一边也如法炮制,不一会儿,福字也贴好了。我拍拍手,满意地笑了,把全家的幸福和希望全贴在门上了!咦?上联怎么有些褶皱啊?我轻轻地抚平它身上的“皱纹”,那手法堪比专业的美容师。我又往远处站了一下,仔细地端详起自己的杰作,越看心里越喜欢,仿佛悟到了对联的真谛……温馨的联语在我家大门上熠熠闪光,我的心陶醉了……

练笔有样

04

       

中  秋  节

            哈尔滨市虹桥一小三年五班   谭健博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当我听到这耳熟能详的诗句,就想起我最喜欢的节日——中秋节。

       据说唐朝的时候,有一年中秋,唐明皇和杨贵妃一起赏月吃胡饼。吃着吃着,唐明皇突然说:“这胡饼的名字怎么这么难听啊?”在一旁的杨贵妃为了讨皇帝欢心,望着天上的圆月,随口答道:“那就叫它月饼吧!”从此,“月饼”这个名字就传开了。

       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带着香甜的月饼,在楼下的广场上赏月。我一边吃月饼,一边冲着天空大声喊:“嫦娥姐姐,你快下来呀!”

      “我来了!”一个声音回想在耳畔!

      我大惊,难道嫦娥仙子真的下凡啦?正惊喜中,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哎!原来是大姨在逗我!

      “孩子,看大姨的身段像不像嫦娥呀?”大姨摆了个“pose”,冲我挤眼睛。

      “‘嫦娥’大姨,您是否带来月宫的桂花酒让我们品尝呢?”

      “哈哈,臭小子,还知道桂花酒呢!”

      “当然了,毛主席诗词不也说,吴刚捧出桂花酒么?”

      “好!我大外甥真厉害!走,‘嫦娥’大姨领你去买桂花酒……”

      笑意洋溢在脸上,皎洁的月光洒在脸上,幸福在我们脸上。好一个舒服惬意的中秋之夜!

过  大  年

            哈尔滨市虹桥一小三年五班   高铭骏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粽叶飘香的端午节,圆月高照的中秋节,还有祭奠先人的清明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团圆幸福的春节!

      春节时,守岁、放鞭炮、吃饺子……这些习俗我耳熟能详也十分喜欢!大年三十这天,我们一家人到饭店吃团圆饭。刚一进门,就见到处红红火火:红灯高挂,红联盈门,红福齐天……饭店里人山人海,欢声笑语不断。我家的团圆饭更是丰富:松鼠桂鱼、四喜丸子、锅包肉、香酥鸡……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我的长辈们穿着红色的节日盛装,我也穿着一套崭新的衣服,显得特别帅气。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饭前,我大声祝福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爸爸妈妈工作顺利,同时我心里也暗暗祝福自己学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回到家,我们一起包饺子。我手持擀面杖,一下一下地擀面皮。我把饺子皮递给妈妈,妈妈把饺子馅儿放进去,轻轻一握,一个元宝饺子就成了。就这样,我和妈妈默契配合,不一会儿,就包完了。今年的“糖饺”被我幸运地吃到,看来,我的愿望就要实现喽!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希望就在眼前。我喜欢的新年,来了!

端 午 节(节选)

         哈尔滨市虹桥一小三年十一班   刘鸿睿

      端午节是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节日。一提到屈原,我的脑海就会响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慨叹。

      今天,妈妈带我去看赛龙舟。街道上,彩旗飞扬,人们都盛装出行。江边已是人声鼎沸。几颗信号弹腾空而起,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形成一曲动人的交响乐。江面上每个龙舟颜色各异,船头的龙情态活灵活现,有的瞪大眼睛,有的张大嘴巴,有的回首遥望……

       比赛开始了!十几条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在水面飞驰。我在岸上看,心里就像河里的波涛,此起彼伏。有一条龙舟冲出重围,率先冲过终点,获得了观众们敬佩的掌声。

       比赛很快结束了,快乐的时光总是那样短暂。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江边。香喷喷的粽子,热闹的赛龙舟场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过  年(节选)

            哈尔滨市公园小学三年八班   刘雨泽

      “吃饺子喽!”我悄悄地拿起筷子,轻轻地夹起一个三角形的饺子,那手法宛如一只灵动的小猫。

      “啊!”我的牙被硌了一下!还没等皱眉,我就反应过来,准是吃到了“幸运饺”!

      “你真幸运!今年我儿子一定会学习进步,大吉大利的!”妈妈笑着祝福道。我也呵呵地笑了起来。

过  年(节选)

            哈尔滨市公园小学三年八班   张君博

      大人们都忙碌着,我也想参与进来,妈妈安排我一个“差使”——摆饺子。我想:正好。可以观察一下有钱币的饺子。

     妈妈包的是“元宝饺”,爸爸包的是“懒汉饺”,奶奶包的是“花边饺”,硬币是奶奶包进去的,吃的时候我就吃花边的就行喽!再说,我还有我的秘密武器呢,一块吸铁石,我早准备好了呢!

05

老师有语

      通过本期的学习,再一次重温了传统节日的文化,从孩子们的习作中也领略到了对节日的认识、渴望和欣喜。这何尝不是一种教学相长呢?小作者们稚嫩的笔触,窥探到传统文化的根须,这种有益的尝试是让人欣慰的。谭健博的《中秋节》,以细节见长。通过向嫦娥发出召唤,引出一系列对话,将自己积累的诗句巧妙地糅合其中,很具匠心;高铭骏的《过大年》,将场面落到饭店里,点面铺排,反映了新时代人们过年习俗的新变化。擀饺子皮的桥段应用了动作描写,但不完全,未见动作感受;刘鸿睿的《端午节》侧重场面描写,“面”的铺垫很足,“点”却稍欠,显得虎头蛇尾。但龙舟的细致刻画值得称赞;刘雨泽和张君博两位同学的片段侧重“趣”,将过年急于吃到“幸运饺”的心情刻画得惟妙惟肖。

     在此次阅稿中,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孩子们热衷于把节日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但却对如何过节显得手足无措。文案中的“动作描写”公式如一把钥匙,在写事、场面描写中均可以发挥效能。

     孩子们,尝试着去学习吧,我们一起努力,我们都很棒!耶!

记叙文的结构方法(2)

避免平淡用“倒叙”

    

         对于作文,特别是记叙文,讲究“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在结构安排上不要平铺直叙,在主题的表现上不要平淡无奇。

         一、倒叙

       1,倒叙:不是按时间或空间变化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称为倒叙。

       2, 倒叙的优点

       (1)事件不再是从发生到发展再到结局的过程,避免了平铺直叙。

      (2)人物的活动有所“跳跃”,生动、活跃。

      二、倒叙的方法

      (1)先写事件的结果,然后再从头写起。

      (2)先写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生动片断,然后再从头写起。

       (3)先点出中心人物,然后再叙述事件 。

       四、运用倒叙的注意事顶

       记住一条:倒叙不要“倒丢了”。就是倒叙的前一段写的是什么,倒叙结束后,再接着续写下来。 如果通篇用的是倒叙,就必须是开头、结尾相呼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