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描写网描写动物家禽内容页

农历鸡年将至,而这些关于鸡的典故你知道多少呢?

2020-08-25 07:42:07 家禽的文章 访问手机版

农历鸡年将至,而这些关于鸡的典故你知道多少呢?

《诗经》中关于鸡的描写从“风雨潇潇,鸡鸣姣姣”、“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到“鸡声茅台月,人迹板桥霜”、“诗成一夜月中题,便卧松风到晓鸡”、“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少年读书时”。而鸡年将至,“雄鸡一唱天下白”、“闻鸡起舞”悄然跃进脑海,仿佛置身于一轮红日高挂天际的恢宏壮阔之中,耳畔雄鸡鸣,感受到来自新年伊始的蓬勃生机和自然力量。

鸡年传说

2017年,是十二生肖中的鸡年。鸡在十二生肖排行榜中位列第十,也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鸟类。
相传,鸡王是个好强争胜的家伙,成天惹事生非,打架斗殴。玉帝封生肖的时候,考虑动物对人类有无功劳,鸡王当然也排不上。有一天,鸡王看到已封生肖的马受人宠爱,心中十分羡慕,于是上前询问马大哥。马回答道:“我平时耕田运物,战时冲锋陷阵,给人类立下汗马功劳,当然我应该受到爱戴。要得到人们的爱戴不难,只要你能发挥自己长处,给人们实实在在地办点事就行了。拿已封生肖的动物来说吧,牛能耕田,狗能守门,猪供人肉食,龙可降雨,你天生金嗓子,说不定对人类有帮助呢。”
鸡王回到家中,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用自己的金嗓子唤醒沉睡的人们,于是每天拂晓,鸡王就早早起床,亮开嗓子歌唱,把人们从睡梦中唤醒,人们对鸡王的功劳十分感激,决定请玉帝把鸡也做为生肖赐封为神。

农历鸡年将至,除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困惑了人类上千年的问题。还有哪些关于鸡的典故呢?

在我国古代,先人就给鸡取了一个高风亮节的称谓,叫“五德之禽”。《韩诗外传》中这样描写:“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而招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

正因有如此五德,所以人们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这种说法在东方朔《占书》上也得到了证实:“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六畜日排完之后,才轮到初七人日。为什么这样排列,在《农家杂事》中也有相关的说明。2017年作为鸡年,第一天又是鸡日,相信在这一年里大家都能够大吉大利。

在古人的眼中,鸡一直以来都是作为鸟类出现,被视为吉祥鸟。正因如此,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也多画有鸡形,就是这种风气的遗留。汉人的车饰前端也往往刻有“日鸡”,取出入大吉大利的意思。

闻鸡起舞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行动。同时比喻意志坚强,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小时却不爱读书。青年时代,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书。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拒绝了,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的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鹤立鸡群

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

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

鸡犬升天

典出《神仙传·刘安》。一个人得势,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随之发迹。也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是晋代葛洪《神仙传》中记述的一则故事。汉代淮南王刘安爱好寻求仙方神术,有个名叫八公的仙翁,传授给他炼制仙丹的办法。刘安炼成吃下以后,就在大白天升天而去。他临去时,将剩余的仙药放在庭院中,鸡和狗也吃了,都升上了天,所以鸡在天上鸣,狗在云中叫。

鸡口牛后

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战国时期,苏秦连续十次上书秦王,推行政治主张——“纵横学”。鼓动秦国其他六国建立友好“联盟”,然后再各个击破,但是秦惠文王没理他。苏秦只能垂头丧气的回到家乡,后来苏秦改变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决定采用“合纵”的方法,让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

苏秦到了韩国后,对韩王说:“韩国领土辽阔,地势险要,为什么要向秦国屈服呢?如果韩国屈服了,秦国一定会今年要一块土地,明年要一块土地,韩国国土毕竟有限,秦国的贪欲却无止境。有人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韩国跟秦国连横,那就做了牛屁股。连我也为会你感到耻辱的。”韩王听了以后认为苏秦说的有道理,说:“我死也不会向秦国屈服!”苏秦就这样一个一个说服了六国,六国最终结成了以楚国为首的联盟。秦国也被六国孤立起来。

 杀鸡焉用牛刀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喻办小事情,何必花费大力气,也就是不要小题大做。

春秋末期,孔子的学生子游在鲁国武城县做县官。有一次,孔丘来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他微笑了一下,对子游说:“治理武城这个小地方,根本用不着礼乐。比如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大刀!”

子游引用孔丘以前讲过的话来反驳他:“以前我听老师讲过,君子学了礼乐就能相亲相爱,小人学了礼乐就易于驱使。我照你的话去做,为什么又取笑我?”孔丘听了子游的辩驳,连忙改口说:“子游这话讲得对,我刚才说的那句话,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