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描写网描写植物花卉内容页

李清照描写桂花的这首词,笔法巧妙,实乃千古名作!

2021-01-21 10:52:16 花卉的文章 访问手机版

李清照描写桂花的这首词,笔法巧妙,实乃千古名作!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任礼部员外郎,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母亲知书能文。李清照资质聪慧,不仅多才多艺,少有诗名,更可贵的是作为名门闺秀,她敢于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天性率真不羁。《如梦令》中,她酣畅饮酒,“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颠覆了封建淑女端庄矜持的形象。《点绛唇》中,她快意荡秋千,“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那个懵懂害羞、激动慌乱的怀春少女形象极为鲜活,充满了对爱情的由衷向往。

李清照18岁与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门当户对,两情相悦,又难得夫妻志趣相投,他们常常切磋诗文,砥砺进步,实属人间美事。但赵挺之是王安石变法的积极拥戴者,与反对变法的苏轼结怨颇深,而李格非属苏门后四学士,政见相左的二人联姻,此后的矛盾不难预料。婚后第二年,李清照就被卷进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新党蔡京任右相,极力打击旧党。

李格非一再被降职,直至驱逐出京城。赵挺之一路升迁至尚书右丞。为救父亲,李清照向公公求援,未果。她亦因父受牵连,不可留守京城而与赵明诚暂别。对此,她无惧封建家长的威势,曾大胆指斥公公“炙手可热心可寒”。后来党争愈演愈烈,公公与蔡京交恶,终被罢官后疾卒。随之赵家被蔡京诬陷,公公赠官被夺,赵明城荫封之官丢失,夫妻被迫回到青州。

不过李清照这一时期的生活是幸福安逸的。她驾驭得了养尊处优的贵妇身份,也能安适于普通女子的乡居生活。乡居的幸福,已无缘显赫富贵,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优雅,是于喧嚣尘世中的诗意栖居。

天性使然,她的情怀在书香氤氲里,她命其室为“归来室”,自号“易安居士”。赵明诚爱好收藏,李清照不惜家财,全力支持丈夫搜集买入大量金石书画,宁肯“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他们共同从事学术研究,编纂《金石录》。在编纂过程中,夫妻二人常常以材料出处为题竞答,说快说准者饮茶为奖励。美中稍有不足,赵明诚几次出仕于外,免不得夫妻相思两地,李清照前期词作多写少女少妇时的美满及相思别离之情。

只是生活不会怜悯诗意与优雅,时代的苦难更不会因为才女绕道而行。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和赵明诚相继避乱江南。南渡途中,经过当年项羽自刎之地,李清照想起撤逃的朝廷,心潮澎湃。本来战争让女人走开,可是当时代风云扑面而来时,正是这个弱女子发岀了剑拔弩张的时代呼声,写下那首借古讽今的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南渡不久,在混乱的局势中,赵明诚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赴任途中,病死于建康。加之辗转途中,丈夫的爱物金石等丢失几尽,李清照的精神受到沉重打击,后期词风陡变,多写离乱中的孤独生活,国破家亡的孤苦心境。当悲伤孤寂快要淹没她的时候,她也试图从感情上寻求救援,再嫁了张汝舟,而张汝舟接近她只不过是觊觎她携带的金石书画等。

赵明诚视为重于命的收藏品,李清照岂会轻易拱手送出?当她认清了张汝舟的真面目,又岂肯苟合?她反省自己:“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终不惜一切代价状告张汝舟,在那个女子本没有主动权的社会得以离异。虽然那段婚姻只维持了一百天左右,但她也因此遭人诟病。

当然,李清照到底有没有改嫁,至今还有“改嫁”和“辩诬”之说。当我们穿越到那个战火焚烧中原,江山仅存半壁的时代,感同身受一个孤弱女子的处境,我们可否不再那么苛刻?即使她真的改嫁,似乎可以忽略,似乎并不影响她才女的声誉和地位。而她那份离异的坚定与决绝,恰恰又让我们看到一个真性情的坚毅女子。《鹧鸪天·桂花》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咏物词。

鹧鸪天·桂花

作者: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此词作于建中靖国(1101年)之后,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居住青州之时。由于北宋末年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屏居乡里约一年之久。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

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短短十四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反映了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品格的美、内的美尤为重要。“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大书特书。“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连清照一生酷爱的梅花“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而作者颇为称许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叹弗如。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其列。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陈与义在《清平乐·木犀》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草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也就是说,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诗词应是最美的艺术之花,以其凝炼的语言,极大的跳跃性及丰富的空白美,引发读者无穷的想象力。可以写出阳春白雪,亦可以写出下里巴人,但媚俗和低俗在外。李清照的词,都选用精当的意象,带给人们丰富的艺术美感,成为婉约词宗,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