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描写网描写季节十一月内容页

动作描写的方法:一镜细分,多镜组合

动作描写的方法:一镜细分,多镜组合

动作描写:一镜细分,多镜组合 

常熟  陈华

在开始讲“动作描写”之前,我先回忆了饭桌上的一个场景:

陈老师喜欢喝鸡汤,我相信很多小朋友也喜欢。

从小时候起,我就一直有一个“歪理”,我跟我妈说,妈,你不要把鸡切开了炖,我觉得那样不够鲜美,你还是一整只炖吧。

这个有点儿无厘头的理由,还是被我妈采纳了。到了晚饭的时候,一锅鸡汤上了桌,汤很清,面上浮着一层发亮的油,里面是一整只小公鸡,香气四溢。

看着就很有食欲啊。只是,一整只的鸡不好下口。这时候,我妈就负责把整只鸡“拆开”。待完成之后,我的饭碗前就多出一只碗来,我妈舀了半碗鸡汤,再搁进来一只鸡腿,还不忘关照我,弟弟,多吃点啊!

由此,我想到我们吃蹄膀的时候啊,还有吃蛋糕的时候啊,……都有一个“切分”的过程。

要写好“动作描写”,就得学会“切分”,这里头,满是“切分”跟“组合”的学问。

上周,跟邹老师上了一节课,《搭船的鸟》。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对“捕鱼”的描写,摘录如下:“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这段话,向我们呈现了捕鱼的整个过程。那么,“捕鱼”只短短两个字,作者是怎么描写这一个过程的呢?作者的方法是“切分—组合”。

大家看!作者把“捕鱼”的过程在时间轴上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切分为三个环节,“入水—飞出—吃鱼”。“切分”之后,分别写这三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作者都着力表现翠鸟的动作。如:

“入水”环节,作者用“一下子冲进水里”表现翠鸟的速度快;

“飞出”环节,作者用“飞起来了”表示突然,“衔着一条小鱼”表现捕到了鱼;

“吃鱼”环节,作者用“站”说明了鸟儿的位置,用“吞”表示鸟儿吃鱼干脆利落。

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分步走,再配上准确的动词,组合出了一个完整的捕鱼过程。这样,就容易写具体,写生动。

这个“切分—组合”的方法,很好用对不对?——我们了解了作者的写作密码,如果不练一练,那还是一场空。阅读指向于写作,得练一练啊。

课上,邹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一段小视频,内容是一只小狗等待主人归来,当主人回来时,小狗就奔向了他。视频以主人跟小狗亲密的互动结束。


在邹老师的细心指导下,绝大多数同学都完成了小练笔,写得挺不错。摘录两位同学的练笔分享给各位:

吴辰希:小狗站在门口,静静地等待着小主人回家。它看到了(小主人),连忙跑过去,跑的同时还摇着尾巴,跑过去扭了扭身子,就倒下来露出肚皮,让主人摸一摸。

张嘉檬:小狗站在门口,静静地等待着小主人。突然,它看见了小主人,就冲了出去,扑在了小主人怀里。让小主人跟它玩。

我们可以看到,在邹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能够抓住动词,展现小狗的动作。不同动作,带来不同的画面,文字好像在放电影。

下课之后,我想,能不能把这样一个几十秒的镜头拉长,再拉长,变成200字、300字,甚至更多呢?——或者说,我怎么帮助孩子们做到这一点呢?

于是,我就想到了作者“切分—组合”的方法。我跟孩子们先回到课文,作者将“捕鱼”分成了“入水—飞出—吃鱼”3个环节,再谈起“小狗等待主人归来”的视频,我们学一学作者,将这个场景切分,可以怎么切分呢?

以下为实录形式:

怎么切分?

1.

孩子们说,一开始是在屋檐下的台阶上等待主人。

那这时候,小狗是什么动作呢?

有孩子说,它的眼睛望着门口;有孩子说,它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

那,这时候小狗在想什么呢?

有个聪明人说,它在等主人回来陪它玩游戏。

我开玩笑说,也可能是它肚子饿得咕咕叫,“大哥,你怎么还不回来啊?”(孩子们笑)

2.

那接下来的环节呢?

孩子们说主人回来了。

那这时候,小狗有些什么样的动作呢?

有孩子观察到,小狗在摇尾巴;有孩子观察到,小狗在扭屁股;还有一个孩子说,它好像叫了两声。

这个“叫了两声”的回答特别好,这就是用“各种感官”在观察了。这个叫了两声是在干吗?

有孩子说,在跟主人打招呼,在问好。

就是,“大哥,你可算是回来了啊!”

3.

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

孩子们说,小狗奔向了主人。

这个过程里,小狗有些什么动作呢?

有孩子说,它跑向了主人;有孩子用“奔向”,有孩子用“冲向”。

小狗的奔跑,我们可以说“它撒开四条腿,朝主人跑了过去”。你们有没有观察到,它一边跑,一边在做什么?

有孩子说,小狗撒开四条腿,朝主人跑过去,它一边跑,一边还摇着尾巴。

那么,你们知道“摇尾巴”是什么意思吗?

孩子们不知道,说不上来。

好吧,我们对“狗言狗语”可能真的不懂。但是没关系,我们也有等人的经历吧,请你们想想,咱们等人等了好一会儿,那个人终于出现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

孩子们这回异口同声地说,高兴。

对啊,小狗也很高兴啊。它一边跑,一边摇着尾巴,高兴得不得了。晚饭终于有着落啦!(陈老师,你怎么老是惦记着吃啊!)

4.

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

孩子们说,它躺倒在了地上;有孩子说,它还翻了个身;还有孩子补充,它露出了自己的肚皮。

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呀,躺倒,翻身,露肚皮,一气呵成。大家知道,露出肚皮是什么意思吗”

孩子们缺乏养狗的生活经验,他们不知道。

小狗这是在讨好主人呢,它还希望主人能够抚摸抚摸它的肚子。它恐怕还是要告诉主人,你看看,我都饿成什么样了?肚皮憋了,前胸贴后背啦。

5.

那么接下来,主人和小狗有些什么互动呢?

小主人摸了摸(挠了挠)小狗的肚子,小狗就跳了起来,小主人还给了它一个拥抱。

赶紧进屋吧,给我弄饭吃。

这一幕才只有三十秒,看看我们聊了多少啊。

好,让我们用这张思维导图总结一下:

“小狗等待主人归来”(只有30秒)的场景:

我们把它切分成了“等待主人—主人出现—奔向主人—躺倒在地—主人抚摸”这样5个环节。在每个环节,我们都要抓住小狗的动作进行描写——

“等待主人”环节,我们抓住它的眼神,眼睛瞪得圆溜溜的,望着门口;

“主人出现”环节,我们抓住它的动作,扭屁股(或“扭身子”),摇尾巴;

“奔向主人”环节,我们抓住它的动作,撒开四腿,边跑边摇;

“躺倒在地”环节,我们抓住它的动作,躺倒在地,一个翻身,露出肚皮;

“主人抚摸”环节,我们抓住它的动作,翻身跳了起来,被主人拥抱着。

这样,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写好之后,再连起来,就能变成一段话了。如果要成文,我们就可以适当地加入小狗的心理描写,再加上开头、结尾。成文,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总结:

一个镜头细分出来,增加细节表现;多个镜头组合起来,实现整体呈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