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描写网描写场景景色内容页

描写景物的成语大全_奇妙的成语

2021-11-16 08:14:59 景色的文章 访问手机版

描写景物的成语大全_奇妙的成语

第一部分 成语博物馆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这里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黄土漫漫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茂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一泻千里的黄河,有浩浩荡荡的长江……它们让我们骄傲,让我们心生向往。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海南岛的椰林碧海,西北诸省的青青牧场,还有说不尽的江湖沼泽……大自然的千面万貌让我们生活的世界五彩缤纷。其实,走进大千成语世界,你也会发现许多与大自然有关的成语,它们也能让你领略到另一个“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第一节】瑰丽中的景致

山川河海、天地云月,是自然这一幅瑰丽画卷中的靓丽风景线,它们各自有着斑斓神奇的底色。巍峨壮丽的山川、波涛汹涌的河海、变化神秘的云月、叹为观止的天地,孕育着希望,创造着神奇。这些多姿多彩的风景、恢弘瑰丽的景致,描绘着祖国的壮丽山河;那些与之相关的成语,则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悠久文化。

(一)成语集中营

看一看哪些是描述与景致有关的成语。

坐食山空 逼上梁山 东山再起 名落孙山

水落石出 水中捞月 浑水摸鱼 萍水相逢

过河拆桥 口若悬河 气吞山河 过河卒子

锦绣山河 拨云见日 叱咤风云 风卷残云

朝云暮雨 孤云野鹤 浮云蔽日 海底捞针

百川归海 虎落平川 名山胜川 福如东海

(二)成语故事坊

车水马龙

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马氏,由于父母早亡,年纪很小时就操办家中的事情,把家务料理得井然有序,亲朋们都称赞她是个能干的人。十三岁那年,马氏被选进宫内。她先是侍候汉光武帝的皇后,很受宠爱。光武帝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马氏被封为贵人。由于她一直没有生育,便收养了贾氏的一个儿子,取名为刘炟(dá)。后来,马氏被立为明帝的皇后。

明帝死后,刘炟即位,这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不久,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对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关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规定,明确地反对这样做,因此这件事没有办。

第二年夏天,发生了大旱灾。一些大臣又上奏说,今年所以大旱,是因为去年不封外戚的缘故,他们再次要求分封马氏舅父。马太后还是不同意,并且为此专门发了诏书,诏书上说:“凡是提出要对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献媚于我,都是要从中取得好处。天大旱跟封爵有什么关系?要记住前朝的教训,宠贵外戚会招来倾覆的大祸。先帝不让外戚担任重要的职务,防备的就是这个。今后,怎能再让马氏走老路呢?马家的舅父,个个都很富贵。我身为太后,还是穿着简朴,后宫众妃也尽量俭朴。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下边做个样子,让外亲见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们不反躬自责,反而笑话我太俭省。前几天我路过娘家住地濯龙园的门前,见从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请安的,车子像流水那样不停地驶去,马匹往来不绝,好像一条游龙,招摇得很。他们家的佣人,穿得整整齐齐,衣服绿色,领和袖雪白,看看我们的车上,比他们差远了。我当时竭力控制自己,没有责备他们。他们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为国家忧愁,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进爵呢?”

有眼不识泰山

鲁班是春秋末期的着名工匠,他的手艺巧夺天工,被后世尊为中国工匠的师祖爷。

功成名就之后,鲁班招收了许多徒弟。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他会定期考察淘汰一些人。在所有徒弟中,有个叫泰山的,他来跟鲁班学艺有一段时间了,平时总是沉默寡言的,也不大和其他师兄弟交流,常常一个人琢磨着干活,但手艺也没见有什么长进。鲁班很生气,将他扫地出门了。

又过了几年,一天,鲁班在街上闲逛,忽然看见许多人围在一个摊贩前争着抢着买东西。鲁班走上前一看,原来是个家具摊,摊上摆着许多做工精良的家具,精致漂亮得连鲁班也点头赞许。

鲁班连忙向旁边的人打听那些家具是谁做的,一个人告诉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

鲁班听了十分诧异,感慨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坐山观虎斗

战国时期的某一年,韩魏两国交战,双方势均力敌,很长时间都分不出胜负来,战争进入僵持阶段。

秦惠王看到这种局面,觉得这两个国家这样拖延下去不是办法,还是自己派兵援助速战速决比较好。做决定前,他决定先听听大臣们的意见。

大臣陈轸听了秦惠王的想法后,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叫卞庄子的人,一天在林间的路上看见两只老虎在吃一头牛,他意气风发,想立马举剑刺杀它们。同路的人劝他说:‘你何必这么着急呢,现在这两只老虎在吃牛,等一会儿它们把牛吃光了,必然会争夺搏斗的,到那时,大虎受伤,小虎死亡,你到时再去收拾局面,不是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两只老虎吗?'”

听了这个故事,秦惠王先是默默想了一会,忽然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先让韩国和魏国打一阵子,等着一个大败另一个受损时,我再出兵讨伐,这样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一次收拾两个国家了。”

陈轸点点头,说:“没错,正是这样!”

不久,秦惠王在一国打败时出兵,一举打败了两个国家,国力获得空前增强。

东山再起

东晋名士谢安年轻时就以清淡不重名利为人所知,他跟王羲之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

谢安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很有名望。他既有才学,当官又为百姓着想,很受人尊敬和爱戴。但是谢安更喜欢隐居在东山过逍遥自在、饮酒赋诗的隐士生活。就算有人推举他做官,他勉强上任后也只干了一个多月就回家了。

但是当他四十多岁时,前秦南侵,东晋危在旦夕。这时在士大夫中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百姓怎么办啊?”谢安临危受命,当了东晋的宰相,并率军在淝水之战中成功打败前秦军队,趁机率军北伐收复了大片失地。

因为谢安长期隐居东山,所以后人就把他重新出来做官称为“东山再起”。

名落孙山

古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山,他为人幽默,说话诙谐风趣。

有一年,孙山去外地参加科举考试,一位同乡人托他带其儿子一同前往。放榜的时候,孙山看到自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好歹还是榜上有名,但同乡的儿子则没有被录取。

孙山回到故乡后,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不大好意思直说,但又隐瞒不了事实,便说了两句打油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这首诗的意思是:“中举人的名单上最后一名是我孙山,您的儿子还在孙山后面呢。”

逼上梁山

北宋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林冲生性耿直、忠厚并且爱交朋友。

一天,林冲带着妻子去岳庙进香,途中遇见花和尚鲁智深,两个好汉一见如故,结义为兄弟。林冲和鲁智深相谈甚欢,就让妻子先去岳庙进香。谁知没多久,侍女就来报信说林夫人在路上被歹徒给拦截了。林冲听罢赶紧向鲁智深告辞,赶去岳庙救人。

林冲赶到岳庙,发现歹徒正在调戏自己的妻子,他怒不可遏,抓住歹徒就要挥拳。但当他看清歹徒的面目时,不禁吓了一跳,原来此人竟是他的顶头上司、奸臣高俅的义子高衙内。

高衙内一伙本来气焰嚣张,但发现自己抓的女子是林教头的妻子,顿时也害怕起来。谁都知道林冲武艺高强,真要动起手来,他们一帮人也不是他的对手,高衙内赶紧满脸堆笑,假惺惺地说是一场误会,带着手下灰溜溜地走了。

高衙内逃走后心里仍惦记林妻的美貌,他不死心,一直寻思着如何霸占林妻。他与高太尉想来想去,觉得只有除掉林冲才能如愿以偿地得到林妻。俩人于是设计了一个陷害林冲的阴谋,找个借口将他发配到了沧州充军。

在林冲去沧州的路上,高衙内买通差人,要他们在路经野猪林时将林冲杀害。谁知鲁智深早防了这一点,他一路上暗中保护着林冲,高俅的阴谋始终未能得逞。

到沧州后,林冲被分配看管大军草料场。高俅父子认为这又是一个机会。他们派人到沧州放火烧草料场,在这场大火中,林冲虽然侥幸逃过一死,但也会因草料场失火而被处死。

令高衙内父子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当草料场起火燃烧时,林冲恰巧听到了他们的心腹们商量暗害自己的谈话。忍无可忍之下,林冲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了,就是这群人,将他一步步逼上绝境。他将来害自己的仇人一个个杀掉,然后毅然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朝廷的道路。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古时候,有个烧木炭的老汉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青山,小的叫红山。老汉快去世时,把东岗分给了青山,把西岗分给了红山。

其实老汉还是有点偏心的,因为西岗树木稠茂,能烧很好的木炭。红山很勤快,整天辛辛苦苦地烧木炭,日子过得很富裕。但三五年后,树都被他砍光了,于是红山就在岗上种了庄稼。不料一场暴雨冲走了红山辛辛苦苦种下的全部庄稼。他被逼无奈,只好去东岗投奔哥哥。

东岗原来树木稀少,但青山没有气馁,而是做了很好的规划。他先把不成材的树木砍了烧炭,然后又种上新树苗;同时在山岗下面开荒种田,养牛喂马。头几年他的生活确实很贫困,但三五年后,岗上的树苗长大,岗下的庄稼连片,牛羊成群,生活一下子就富裕起来。下那场暴雨时,东岗上因为有树木防护,庄稼一点也没受损害。

红山见哥哥这边山清水秀、一片兴旺,觉得非常奇怪,就问哥哥其中的缘故。哥哥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你吃山不养山,终究会山穷水尽;先养山后吃山,才会山清水秀啊!”

后来,人们称赞青山就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背水一战

韩信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径口。赵王歇手下的谋士李左车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但是,大将陈馀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儿,汉军假装打了败仗要退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招架不住,正要回营,忽然看见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水深火热

战国时期,燕国爆发内战,齐国乘虚而入攻打燕国。由于燕国百姓的帮助,齐国只用短短50天时间就攻下了燕国国都。

为什么老百姓愿意帮助外敌来攻打自己的国家呢?原来燕国朝廷腐败,内战让整个国家民不聊生、百姓家破人亡。因此燕国百姓不愿出力抵抗齐军,有些地方的燕国百姓反而还给齐军送饭递水表示欢迎。老百姓希望齐国帮助燕国早日结束内战。

但齐军攻占燕国后,并不打算撤走军队。加上将领不管束军队,造成士卒欺凌百姓的事常常发生,导致燕人纷纷起来反抗。这时,齐宣王向大学问家孟子请教:“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有人劝我吞并它,到底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说:“如果吞并燕国,当地百姓反而很高兴,那就吞并它。古人有周武王这个先例。如果吞并燕国,当地百姓并不高兴,那就不要吞并它。古人也有周文王这个先例。”孟子举了这两个例子后指出:“当初齐军攻入燕国,燕人送饭递水表示欢迎,那是因为燕国百姓想摆脱苦日子;而今如果齐国进而吞并燕国,给燕人带来亡国的灾难,使他们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那他们必然会转而盼望别国来解救了!”

覆水难收

商朝末年,有个足智多谋的人物叫姜子牙,人称姜太公。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攻灭商朝,建立周朝,立了大功。

姜太公在未得到周文王的重用前,家里非常穷。他为了引起周文王的注意,经常在河边用不挂鱼饵的直钩钓鱼。

姜太公的妻子马氏嫌他穷没有出息,又见他每天光顾着钓鱼而不去谋个一官半职,就不愿再和他过下去了,坚决要离开他。姜太公一再劝说她别这样做,并说有朝一日他一定会得到富贵,让她过上好日子。但马氏认为他只是在说空话骗她,怎么都不再相信他。姜太公见她去意已决无可奈何,也只好作罢。

后来,姜太公终于取得周文王的信任和重用,并帮助周武王攻灭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位高权重,富贵显赫。马氏见此情景,十分后悔当初离开了他,便又找到姜太公请求与他复合。

姜太公看透了马氏的为人,便把一壶水倒在地上,说如果你能把水收起来,我们就恢复夫妻关系。马氏赶紧趴在地上取水,但无论她怎么努力,都只能收到一些泥浆。姜太公冷冷地对她说:“你之前坚决要离我而去,现在却又要求再在一块儿。这就好比倒在地上的水,难以再收回来了!”

水中捞月

在古代伽尸国的波罗奈城住着五百只猕猴,一天,它们在林中一口井边玩耍,突然,猕猴主看见井水中有一月亮(影子),于是大声叫嚷:“快来看,月亮落在井里快淹死了,我们应赶紧把它捞出来,否则到了晚上人世间就没有亮光了。”其他猕猴们都跑过来并赞同猕猴主的做法。

但如何下手呢?猕猴主四周张望了一下,见井旁有一棵树,就说:“我抓住树枝,你们中的一个抓住我的尾巴,然后一个接一个这样连到一起,就能够捞到月亮了。”于是众猕猴按照猕猴主说的那样连在了一起,没想到树枝承受不了那么大的拉力,“咔”的一声断了,一群猕猴也都掉进了井水里。

滴水穿石

宋朝的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时,清正廉洁、铁面无私。

当时崇阳县社会风气很差,盗窃成风,甚至连县衙的钱库也经常发生钱、物失窃事件。张乖崖决心好好杀一杀这股歪风。

有一天,一个管仓库的库吏慌慌张张地从仓库里出来,正好被张县令撞到。张县令觉得奇怪,就追问盘查了一番,结果在库吏的头巾里搜到一枚铜钱。

张县令于是下令拷打这名库吏,库吏不服,怒冲冲地叫喊:“偷了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你竟这样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罢了,难道你还能因为这一枚铜钱杀我吗?”

张县令见他不仅不思悔改,还这样顶撞自己,十分愤怒,他拿起朱笔批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一天偷一钱,一千天就是一千钱。时间一久,绳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判决完毕,张乖崖将库吏斩首示众。从此以后,崇阳县的偷盗风被刹住了,社会风气也大大好转。

青云直上

范雎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才华出众、胸怀大志,可惜家境贫寒,无人推荐,只好先在中大夫须贾手下当差。

范雎与须贾一起出使齐国。范雎在朝堂之上口若悬河,令齐襄王十分欣赏,赏赐了很多黄金和美酒给他。须贾有些嫉妒范睢,他禀告相国魏齐说范雎做了有害于魏国的事情。魏齐非常生气,下令将范雎痛打了一顿。

范雎逃出魏国后到了秦国,并改名张禄。他依靠自己出众的才华,很快得到了秦昭王的赏识,并被提拔为秦国的相国。

不久,秦国打算攻打韩魏两国,魏王赶紧派须贾出使秦国去求和。范雎得知消息后,决定报复一下须贾。他穿了一身破旧的衣服去见须贾。须贾招待了他,还见他可怜,送给了他一件袍子。

范雎对须贾说,为了报答他对自己的招待,可以带他去见秦国权重一时的相国张禄。到了相国府,范睢换上平时的衣服,须贾这才知道原来范雎就是张相国。须贾连忙磕头说:“我有眼不识泰山,想不到您能青云直上,成为秦国的相国。我犯了冒犯您的死罪,请您处罚我。”范雎历数了他的三条罪状,但念及他送给自己袍子,最终还是饶恕了他。

口若悬河

晋代大学问家郭象是湖南人。他从小就勤奋好学,对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一探究竟。他年纪轻轻就展现出很高的才华,特别对老庄之学有深刻的见解。

成名后,郭象做了黄门侍郎。由于他知识丰富、见解独特,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所以很受世人推崇。

郭象还有一个特长,就是口才特别好,讲起话来滔滔不绝、有声有色,大家总是听得津津有味。太尉王衍很欣赏郭象的口才,听完他的议论后感慨地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看到瀑布流泻下来的水,滔滔不绝,好像永远不会停止。”

此地无银三百两

从前有个人叫张三,一天他得到了三百两银子,但是却很苦恼。因为这么多钱,带在身上怕丢失,藏在家里又怕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里才安全。

他捧着银子冥思苦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自认为最好的方法。张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后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他又想了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将一张写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的纸条贴在了坑边的墙上。这样他才感觉放心多了。

张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样子,早已被邻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他又听到屋外挖坑的声音,就觉得张三一定在做一件秘密的事情。等张三回屋睡觉后,王二去了屋后,当他看到墙上贴着的纸条时,心里乐开了花。

他轻手轻脚把银子挖出来后,虽然心里很高兴,但同时又害怕起来。如果明天张三发现银子丢了,怀疑是我怎么办?于是,他“灵机一动”,拿起笔在纸上写了“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也贴在坑边的墙上。

出人头地

北宋嘉yòu二年,苏轼从四川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当时欧阳修担任主考官。在阅卷时,欧阳修被一篇才华横溢的文章深深吸引。他把这份试卷传给其他阅卷同僚看,大家都认为这篇文章应该得第一名。但欧阳修觉得这份考卷很像他的学生曾巩的,为了避嫌,就把它定为第二名。

放榜后,按照当时的礼节,考中的学生要去拜谢主考官。没想到,以第二名身份来拜见欧阳修的不是曾巩,而是苏轼。欧阳修这才知道是自己闹误会了。欧阳修很欣赏苏轼,他给朋友写信时说:“读苏轼的文章,其才华让我汗颜。我应当给他让路,使他高出我一头。”

饮水思源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有名的文学家。梁元帝派他出使西魏,没多久后梁朝便被西魏灭掉。西魏王非常赏识庾信,就留他在西魏的国都长安做官。可庾信是个十分有骨气的人,他不愿意答应西魏王,可是又走不了。只能在长安住了近30年,心里一直非常思念故土。

庾信曾在《徵调曲》中写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这句话后来就演变成“饮水思源”这个成语。

水落石出

苏轼是宋代着名的文学家,宋神宗时采用王安石的变法政策,苏轼因不赞成新法,和王安石辩论。宋神宗很器重王安石,于是将苏轼贬到湖北当团练副使。

苏轼特别热爱大自然,经常出去游玩。三国时,东吴和蜀汉联军在赤壁大破曹操,苏轼在那里做了两篇《赤壁赋》,他才思横溢,文笔流畅,写得唯妙唯肖,使后人对于赤壁都怀有向往之情。

《后赤壁赋》中有这样几句:“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水落石出”在这里本来是指一种风景,但后人将它用做真相毕露、事情被悉破。人把一件事情的原委弄清楚,真相大白的状况也叫做水落石出。

萍水相逢

王勃是唐初着名的文学家。他少年时便很有才学,6岁时就能写文章,而且写得又快又好;14岁时,已能即席赋诗。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合称“初唐四杰”。王勃15岁应举及第,曾经担任参军,后来因罪免官。公元676年,王勃去交趾探望做县令的父亲。途经洪都(今江西南昌)时,都督阎伯屿因重修的滕王阁落成,定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在那里宴请文人雅士和宾客朋友。阎伯屿的女婿吴子章很有文才,阎伯屿叫吴子章事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到时当众炫耀。王勃是当时有名文士,也在被请之列。

宴会上,阎伯屿故作姿态,请来宾为滕王阁作序。大家事先都没有准备,所以都托辞不作。请到王勃时,王勃却并不推辞,当场挥毫疾书,一气呵成,写就了着名的《滕王阁序》,各宾客看了一致称好。阎伯屿读后也深为钦佩,认为这篇序文比自己女婿写的要高明得多,也就不再让吴子章出场着文了。《滕王阁序》构思精绝,文气通顺畅达,而又纵横交错。序文在铺叙盛会胜景的同时,也流露出王勃壮志难酬的感慨:“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表达了王勃生不逢时,慨叹自已命运不佳的心情。

浑水摸鱼

赤壁大战时曹操大败。为了防止孙权北进,曹操派大将曹仁驻守南郡。这时,孙权、刘备都在打南郡的主意。周瑜在赤壁大战中取得了胜利,气势十分高涨,他下令军队南下,攻取南郡。这时,刘备也把部队调往油江口驻扎,眼睛死死地盯住南郡。周瑜说:“为了攻打南郡,我东吴花多大的代价,南郡垂手可得。刘备休想做夺取南郡的美梦!”

刘备为了稳住周瑜,首先派人到周瑜营中祝贺。周瑜心想,我一定要见见刘备,看他有何打算。第二天,周瑜亲自到刘备营中,在酒席之中,周瑜单刀直入问刘备:“你驻扎油江口,是不是要取南郡?”刘备说:“听说都督要攻打南郡,我是特意赶来帮助的。如果都督不去攻打南郡,那我就去占领。”

周瑜大笑,说道:“南郡我随时可以去,为什么不攻打呢?”刘备说:“都督不可轻敌,曹仁勇不可挡,能不能攻下南郡,话还不敢说。”周瑜一贯骄傲自负,听刘备这么一说,很不高兴,他脱口而出:“我要是攻不下南郡,你就去攻取吧。”刘备盼的就是这句话,马上说:“都督说得好,子敬(即鲁肃)、孔明都在场作证。我先让你去取南郡,如果取不下,我就去取。你可千万不能反悔啊。”周瑜一笑,哪里会把刘备放在心上。

周瑜走后,诸葛亮建议按兵不动,让周瑜先去与曹兵厮杀。

周瑜发兵,首先攻下彝陵,然后乘胜攻打南郡,没想到却中了曹仁诱敌之计,自己也中箭,不得不返回。曹仁见周瑜中了毒箭受伤,非常高兴,每天派人到周瑜营前叫战。周瑜只是坚守营门,不肯出战。一天,曹仁亲自带领大军,前来挑战。周瑜带领数百骑兵冲出营门大战曹军。开战没多久,周瑜忽然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坠于马下,被其他将士救回营中。

原来这是周瑜定下的欺骗敌人的计谋,一时传出周瑜箭疮大发而死的消息。周瑜营中奏起哀乐,士兵们都戴了孝,曹仁闻讯,非常高兴,决定趁周瑜刚死,东吴没有准备的时机前去劫营,割下周瑜的首级,到曹操那里去领赏。

当天晚上,曹仁亲自率大军劫营,城中只留下少数士兵护城。曹仁大军趁着黑夜冲进周瑜大营,只见营中寂静无声,空无一人。曹仁知道自己中计了,急忙退兵,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听得一声炮响,周瑜率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曹仁好不容易从包围中冲出,退返南郡,又遇东吴伏兵阻截,只得往北逃去。

周瑜大胜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等周瑜率部队赶到南郡,只见南郡城头布满旌旗。原来赵云已奉诸慕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战正酣之时,轻易地攻取了南郡。诸葛亮利用搜得的兵符,又连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轻易地诈取了荆州、襄阳。周瑜这一回自知上了诸葛亮的大当,气得昏了过去。

披荆斩棘

东汉初期着名的军事将领冯异,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员大将,他成为东汉的开国功臣之一。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后,他派冯异大将军,平定了关中。以后,刘秀封冯异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公元30年,冯异到京城洛阳,朝拜光武帝。光武帝隆重地接待了他,并向文武百官介绍说:“他是我当年起兵时的主将,为我在创业的道路上劈开了丛生的荆棘,扫除了重重障碍,平定了关中广大地区,是个有功之臣啊!”

“披荆斩棘”就从这个故事中引出,指在前进道路上克服各种困难。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厉王姬胡是周朝的第十代国王,当政时国力已出现衰象。外族入侵、诸侯作乱、贡赋减少,王朝的国库空虚。

周厉王决定增加赋税,维持过那种花天酒地的生活,就想再立名目设立新税。这时,手下一个叫荣夷公的大臣给厉王出了一个点子,让他对一些重要物产征收“专利税”。不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他们采药、砍柴、捕鱼虾、射鸟兽,都必须纳税,甚至喝水、走路也得缴纳钱物。

这个办法立即遭到老百姓的强烈反对,就连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吏也觉得很不妥当。其中有个叫芮良夫的大夫劝告厉王不要实行“专利”。他说:“专利,会触犯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很伤害民心的做法。”可是厉王根本听不进去,他一味宠信荣夷公,让他来负责实行“专利”。

实行专利后,百姓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顿时民怨沸腾,在当时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意思是说:“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黍(指粮食)。多年来我纵惯着你,而你却对我们毫不照顾。我们发誓要离开你,到那欢乐的乐园去。”

老百姓们对周厉王充满了怨恨情绪,都纷纷咒骂他。大臣召公虎看到形势危急,就劝告周厉王说:“‘专利’法再不废除,难得不发生动乱!”可厉王根本听不进去,他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老百姓,如果发现有人谈论“专利”,咒骂厉王,就抓来杀头。从此,人们虽然牢骚满腹只好往肚子里咽,谁也不敢再说出来了。熟人在路上遇到也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

厉王却以为自己的残暴统治产生了效果,沾沾自喜对召公虎说:“你看,还有谁在说什么吗?”召公虎听了,对厉王说:“百姓们的嘴虽被勉强堵住,但他们的怨气却更严重了。正如把水堵住,一旦决口,伤人更多。治民也是这个道理,应该广开言路,堵塞言路,不是很危险吗?”厉王对召公虎的话置之不理,反而更加残酷地实行残暴的统治。

有压迫就有反抗,国都里的小贵族、小商人、手工业者聚集起来,冲向王宫,去找厉王算账。起初厉王还想把民众镇压下去,可调来的军队中的兵士原来全是平民出身,他们见国人造反,很多人也参加进去了。周厉王眼看大势已去,只好带了一些随从,偷偷溜出了王宫。

草菅人命

贾谊是汉文帝时的一个着名文人。他自小聪慧好学,极有才华,他后来被文帝召为博士,又担任过太中大夫的官职。但因为被人嫉忌,后谪为长沙王太傅。后来,汉文帝把他召回宫中,要他担任梁王刘揖的太傅。

梁王是汉文帝最宠爱的儿子,文帝指望他将来能继承皇位,所以要他多读些书,希望贾谊好好教导他。贾谊就此发了一通议论,他说:“辅导皇子,教他读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他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假使像秦朝末年赵高教导秦二世胡亥那样,传授给胡亥的是严刑酷狱,所学的不是杀头割鼻子,就是满门抄斩。所以,胡亥一当上皇帝,就乱杀人,看待杀人,就好像看待割茅草一样,不当一回事。这难道只是胡亥的本性生来就坏吗?他所以这样,是教导他的人没有引导他走上正道,这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后来,贾谊这段精彩的论述就此留传了下来。“草菅人命”作为一句成语,也被人们用来形容反动统治阶级杀人的凶残狠毒。

借花献佛

从前有一个小镇,有一年闹蝗虫闹得很厉害,不管种什么植物都长得不好,加上常常有猛兽下山吃鸡鸭,让镇民感到很不安。因此释迦牟尼佛特地从天上降临人间,施展佛法收拾了蝗虫,也驯服了猛兽。

镇上的人十分感谢佛祖,其中有一位穷人特地为佛祖献上一束鲜花。当释迦牟尼看到送花的人穿着破烂的衣服,却捧着一束美丽的鲜花,忍不住就说:“你家需要我帮忙吗?”献花人说:“佛啊,我不敢欺骗您,我家里是很穷没错,就连这束花都是我去借来的,可是,这是我一片诚心,所以,请您一定要收下。”

释迦牟尼十分感动,便让镇上所有的穷人都摆脱了贫穷,从此大家过着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