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描写网描写节日端午节内容页

3首描写端午节的不出名诗词,让人遥想古代风华,回味无穷

2022-06-01 08:34:14 端午节的文章 访问手机版

3首描写端午节的不出名诗词,让人遥想古代风华,回味无穷

端午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古往今来,有众多诗人留下了关于端午节的诗词。

今天我给大家讲述3首描写端午节的不出名诗词,让人遥想古代风华,回味无穷。

第1首:香罗细葛端阳节,绛帐青衿少小诗。曩以弹丸俘晋孽,今于筒黍吊湘累。千年感旧慵开卷,一酌销忧强把卮。蒲酒少年供母后,村南村北恣游嬉。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马廷鸾。马廷鸾是宋代宰相,才华颇高。而他的儿子马端临则是编著了《文献通考》的历史大家,可见其家学渊源。

这首七律诗描写了马廷鸾过端午节的情节。在宋代的时候,端午节也是放假的。

所以诗人在端午节的时候会拿出菖蒲酒给父母辈享用,同时观赏乡村景色,十分惬意。而如今诗人年纪大了,回想起以前过端午节的情况,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而屈原在湘江自尽,诗歌中说的“吊湘累”,就是怀念屈原的意思。

“筒黍”,就是粽子的意思。古人有“彩筒角黍,兰桡画舫,佳时竟吊沅湘”之句,与此句意思相同。

而本诗的第5和第6句则是说,诗人感受着端午节的文化气息,想起千年前的往事,对比今昔,感怀无限,所以要借酒消愁。

诗歌最后两句则是说少年们给父母们敬酒后就跑到村里嬉笑玩乐,十分快活。

本诗将愁绪与欢乐融于一体,表达了对端午节的一种感慨,令人看到了宋代人过端午节的一些画面,真是回味无穷。

第2首: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万楚。诗歌描写的是五月五日端午节,诗人观看歌女表演的情景。

在唐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除了龙舟竞渡、吃粽子,也有在这一天宴饮取乐的。万楚为我们生动展现了唐代端午节时宴会的热闹和美丽情景。

西施是四大美女之一,西施浣纱是千古流传的佳话。

诗人开篇就说:“你西施不要自夸美貌了,论风姿,还是先看看这里的歌舞吧。”这样的诗句一开始就引人注意,让人非常期待。

“碧玉”是指眼前的歌女。“丽华”,则是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

诗人用西施做烘托还不够,还要用张丽华来衬托眼前歌女的妍丽,可谓是喜爱有加,也让读者很期待这个歌女的具体才艺。

诗人也不卖关子了,直接说歌女的眉黛是如何迷人,穿着是如何鲜艳,这样的美貌佳人自然是令人心动。

这个歌女除了美貌,更有很高的才艺。她的歌喉令人惊艳,她的舞姿令人心醉。

诗人也是忍不住了,直接说出心里的话:“谁说那端午节避邪的五色丝线能救人性命,现在我的魂魄已被这位歌女勾走,今日怕是要死在主人家里了!”

诗人直抒胸臆,毫不避讳的说出对这歌女的欣赏与爱慕。

“谁道五丝能续命”,让我们看到了唐代人过端午的又一个风俗。端午时人们以彩色丝线缠在手臂上,用以避邪、辟鬼,延年益寿。

而“却令今日死君家”,这种十分夸张的口吻,突出了诗人的惊艳之感,令人忍不住产生好奇之心,遥想唐代歌女的风华绝代。

第3首,《端午二首其一》:亦自酬佳节,何当病故侵。彩丝从女竞,蒲酒赖妻斟。时序他乡物,风尘倦客心。放舟吾旧侣,应向越江浔。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王世贞。

王世贞明代诗坛“后七子”的代表诗人,名震一时。而这首诗是王世贞在病中所写。

虽然王世贞生了病,但是端午节是一年中的佳节,所以王世贞依然按照习俗,在女儿的帮助下在手臂上缠上了彩色的丝线,在妻子的帮助下喝起了酒。

喝了点酒后,王世贞的思乡之情就流露无疑,颇为厌倦如今他乡做客的风尘仆仆。

所以诗歌的最后,王世贞表达了想要和朋友们一起回到越江边,像范蠡泛舟五湖般潇洒自然。

虽然说这只是王世贞的一时之想,却也显露了生病中王世贞的那种想要退回乡间的此时此刻的心态。

本诗同样为我们揭示了明代人过端午节的一些风俗,让人看到了古人过端午节的喜怒哀乐,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