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描写网描写场景景色内容页

基础写作 | 景物描写怎样才能有张有弛,有血有肉?

2023-09-11 09:24:40 景色的文章 访问手机版

基础写作 | 景物描写怎样才能有张有弛,有血有肉?

游西湖

金雅妍 (四年级)

我经常在课本里看到许多关于西湖的美言美句,这次终于有机会和爸爸妈妈自驾走进诗中的西湖。

我们来到了湖边,天空上的乌云灰蒙蒙的,像是墨盘倒翻了似的,像把天空全部笼罩着,却遮不住西湖的美景,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路边的行人却没有离开的意思,只是纷纷撑起了雨伞,我们也带了一把油纸伞,雨点落在上面欢快的跳舞,湖边正好有许多盛开的荷花,这时花和伞融为了一体。

雨点落在湖中,湖就变得像毛玻璃一样。虽然下着雨,可湖中还有船在行驶,它正驶向三潭映月,那个印在一元纸币上的名胜景观。

湖对岸山上是传说中镇压白娘子的雷峰塔,它在水雾中仿佛若隐若现,过了一会儿,雨停了,从乌云的缝隙中洒下几束阳光照在湖面上,忽然吹来了一阵凉风,吹散了乌云,散开来的乌云被阳光镶上了一层金边,风也吹动了湖面,使有金光的湖面波光粼粼,整个西湖变得像散发出了金光。

也许就是苏轼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才写出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吧!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

我的点评

····

····

····

这篇作文是这个暑假,四年级的小金同学跟爸爸妈妈去杭州旅游,回来后写的一篇游记。

说实话,作为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把文章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结构完整,描写了西湖特有的景物,还有晴有雨,有景有人,最后还选用了一首诗,来拓展和提升自己的文章,这首的内容与作者所游的西湖特征又有着充分联系,确实不容易。

当然,这篇文章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才是写作的基本问题。一旦这些问题解决了,那孩子的写作水平,就上了一个新台阶了!

譬如,写作时缺乏“节奏”,描写时缺乏“血肉”。

什么是有节奏?

通常,我们知道,节奏原本是个音乐词,音乐中交替出现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

其实,说话中,尤其是写作中,也有节奏。张弛有度,就是对文章节奏的表达。描写段落的节奏,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这个描写对象和那个描写对象之间的变换,有没有自然性?

某个描写对象,内容多少之间,有没有适宜性?描写某个对象,是由“实”到“虚”,还是由“虚”到“实”?

实,就是描写对象具体的客观的特征,虚,就是描写对象给观察者的感受。

有节奏的写作,该有的就有,该多少就多少,该先的先,该后的后,于是,会让人读来舒服流畅。

没有节奏的写作,表现为前一个还没写,或者没写完,就突然写后一个,就会让读者感觉匆促,局促。

什么是“有血有肉”?

这是讲写作的人通常都会用的术语,实际内涵人言人殊。

我现在的理解是,“肉”,指描写内容的充实性。

“血”,指描写内容的情感性,或者说描写内容的趣味,或者说描写内容的个性。

大概因为“血肉”,是我们通常的排序习惯。从描写的角度看,应该说,是有“肉”,有“血”。有内容,有特点。

有血有肉,是描写部分有内容,有特点,有感情,有趣味,于是,这样的描写,我们就说它有节奏。

其实记叙文也好,议论文也好,哪怕是说明文,只要是文章,就是思维的体现,只要是思维的表达,就有个节奏的问题。

写作这种思维的表达,好不好,恰当不恰当,不是纯以表达者的表达感觉而言的,而是以阅读者的阅读感觉而言的。换句话说,读者读得舒服,读得有感觉,读得有味道,这是写作者的写作能力的实际体现。


关于议论文的节奏,另文阐述。


3

我的评析

····

····

····

原文:我经常在课本里看到许多关于西湖的美言美句,

评析:既有许多,那就不妨至少举一例。

这里就是叙事节奏,只是蜻蜓点水,不够从容。

West

Lake

原文:这次终于有机会和爸爸妈妈自驾走进诗中的西湖。

评析:自驾,确实是事实。可这事实要不要写进文章中,那就值得推敲了。

既然这里写到了,后面就要想着照应一下,这样文思才绵密。

写作,不要随意,有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就是流水帐式的随意。

原文:我们来到了湖边,天空上的乌云灰蒙蒙的,像是墨盘倒翻了似的,像把天空全部笼罩着,却遮不住西湖的美景,

评析:其一,天空在上,西湖在下,人在湖边。所以从人的观察角度,是看不到天空遮住西湖的。

所以遮不住不恰当。

其实小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不太好的天空,没有破坏西湖的美景,所以可以从天空与西湖的关系去思考落笔。

其二,题目既是游西湖,那自然应该对西湖进行充分的描写。

这里就是所谓的,该写要写,否则就会让读者感觉仓促。

原文: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

评析:下雨这环节安排得很好。

这使得文章的内容,由晴西湖,转为雨西湖,更全面地展现了西湖的特征,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更能体现西湖之美令游人流连忘返这一主题。

只是,雨是如何下起来的?

这里的下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适当展开描写,文章节奏才更自然舒缓。

原文:路边的行人却没有离开的意思,只是纷纷撑起了雨伞,

评析:与上文的其二同理。

行人既然不离开,那是怎样的呢?都是撑起伞了吗?这里也要充分的展开分类的描写。

这里有内容了,是为有“肉”。

因为这里对行人的描写,能够体现出游人们对西湖的热爱,这是本文的主题,是为有“血”。

原文:我们也带了一把油纸伞,雨点落在上面欢快的跳舞,湖边正好有许多盛开的荷花,这时花和伞融为了一体。

雨点落在湖中,湖就变得像毛玻璃一样。虽然下着雨,可湖中还有船在行驶,它正驶向三潭映月,那个印在一元纸币上的名胜景观。

评析:雨中西湖的情景,确实值得描写。

描写充分,是为有肉,描写生动,是为有血。

那么,你看到的雨西湖,是怎样的呢?怎么去由近及远地描写呢?如果作者没有展开描写,那读者是不是就感觉到了“不明不白”?

这些就是写作的节奏问题了。

原文:湖对岸山上是传说中镇压白娘子的雷峰塔,它在水雾中仿佛若隐若现,

评析:这个应该属于雨西湖部分的“远景”特点,应该放在上面一节。

West 

Lake

原文:过了一会儿,雨停了,从乌云的缝隙中洒下几束阳光照在湖面上,忽然吹来了一阵凉风,吹散了乌云,散开来的乌云被阳光镶上了一层金边,风也吹动了湖面,使有金光的湖面波光粼粼,整个西湖变得像散发出了金光。

评析:雨霁之后的西湖之景,就写得有血有肉,生动形象。

Beautiful 

Scenery

原文:也许就是苏轼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才写出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吧: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在这样手把手的指导下,小金同学后来对文章进行了修改。

4

作文修改稿

····

····

····

游西湖

金雅妍 (四年级)

我经常在课本里读到描写西湖的诗句,最有印象的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次终于有机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自驾,走进西湖,一探它的真面目了。

这是一个阴天,天空上的乌云灰蒙蒙的,像是墨盘倒翻在水池中了似的,像把天空全部涂抹着,却更衬托出西湖的美景,西湖很大,为了找停车场,我们沿着西湖开车开了很长的时间,也只开了西湖的一小段。它的颜色是蓝里透灰,像一滴蓝墨水滴进了一个装满清水的碗里。湖水清澈得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湖边的柳树,映照着湖中的断桥,映照着远处的三潭印月,还应照着湖外绵延的青山,和山顶上巍峨的雷锋塔。

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一开始,我的脸颊上感觉到一点两点的凉意,我想,应该是下雨了吧,一看湖面,已经有许多波纹,不对,是许多连续的波纹,哦,下雨了。

仔细一看,水面就像毛玻璃似的,湖边有一大片绿油油的荷叶,从里面露出几朵粉色的荷花。荷花的花瓣由粉色渐变成白色,雨帘外的断桥若隐若现,远处的青山,山如眉黛,影影绰绰,模模糊糊,西湖在雨中像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画,难怪人们常说晴西湖不如雨西湖。

细雨霏霏,湖边一下子凉快下来了,游人们不但没有被雨赶走,好像还被雨西湖吸引了,湖边的游客反而更多了。湖边绽开了五颜六色的雨伞,妈妈刚买的油纸伞也派上了大用场,它是土黄色的,上面有一朵牡丹花和一只小麻雀,这就是一幅花鸟画。如果从天上往下看,烟波浩渺的湖面上,点缀着古色古香的游船,湖边是柳树和长堤,树下盛开着许多颜色缤纷的雨伞,从雨湖中的绿荷红花相印成趣,好一幅西湖夏雨图!

过了一会儿,雨停了,太阳从乌云的缝隙中探出脸来,射下几束阳光,照在湖面上,忽然吹来了一阵凉风,吹裂了乌云,裂开来的乌云被阳光镶上了一层金边,风也吹动了湖面,湖面波光粼粼,整个西湖又变得像闪闪发光的宝石。

也许,苏轼就是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才写出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吧!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