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描写奸臣当道的诗句
1.“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出处:汉·王褒《九怀·匡机》
这句诗以浮云遮蔽白日比喻奸臣谗言遮蔽了君主的明智,导致公正受损。
2.“谗言如箭射,正直难为功。”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此句形象地描绘了谗言如同利箭般伤人,正直之士难以施展才华。
3.“奸臣蔽主听,社稷危如丝。”
出处:唐·白居易《秦吉了》
诗中描绘了奸臣蒙蔽君主视听,导致国家危在旦夕的情景。
4.“奸臣得志,君子道消。”
出处: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这句话简洁地概括了奸臣得势后,正直之士的处境与道义的衰落。
5.“小人道长,君子道消。”
出处:《易经·否》
虽非直接言及奸臣,但“小人”常指奸佞之徒,此句反映了小人得势、君子失势的普遍现象。
6.“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出处:屈原《离骚》
此句以女子嫉妒美人之貌比喻奸臣嫉恨忠良,编造谣言诽谤。
7.“奸臣谗佞,欺上罔下。”
出处:元·脱脱等《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四》
直接指出了奸臣的谗言与欺上瞒下的行为。
8.“忠臣掩口,谗夫高张。”
出处:汉·王褒《九怀·尊嘉》
忠臣因畏惧谗言而缄默,奸佞之徒则嚣张跋扈。
图片
9.“权臣持国柄,百司皆如麻。”
出处:唐·杜甫《丽人行》
虽然未直接言及“奸臣”,但“权臣”一词常含贬义,指把持朝政、作威作福之人。
10.“奸邪当路,黜忠贤,退正士。”
出处:唐·皮日休《正俗》
直接描述了奸邪之人当道,排挤忠贤之士的恶劣行径。
11.“小人谋身,君子谋国。”
出处:《左传·昭公元年》
虽非直接指奸臣,但对比了小人与君子在行为目的上的差异,暗含了对奸臣自私自利的批判。
12.“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出处:汉·王褒《九怀·危俊》
与第7句相似,强调了谗言高涨时,贤能之士往往被埋没。
13.“狐鼠擅一窟,虎蛇行九逵。”
出处:唐·元稹《将进酒》
以狐鼠、虎蛇比喻奸臣小人,他们在朝中占据一席之地,横行霸道。
14.“谗口嚣嚣,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出处:结合《离骚》与类似表达
类似《离骚》中的句子,强调了谗言四起,忠良受嫉的困境。
15.“奸臣窃柄,毒螫四海。”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引古语
此句虽非直接出自某部典籍,但广泛流传于古代文献中,形容奸臣窃取国家大权,毒害四方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