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要含情
陕西省西安市滨河学校 董问博
【原文诊断】
日出之美
西安滨河学校小学部五年级新苗1班 李宇辰
为了看日出,我早早地爬到了山顶,坐在碧绿的草地上,感受早晨的空气。
诊断:这段是日出前的景象,你可以具体描绘一下日出前景物独有的特点,“碧绿的草地”不突出不典型,因为日出后草地也是绿的,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早晨的空气”的特点没有写出来。日出前的天色也可以描摹一下,和后文形成呼应。
过了一会儿,我看见天边的云被太阳公公染成了橘色,慢慢地,云越来越红像被红烧过的一样,可是迟迟不见太阳升起。
诊断:这段继续是为太阳出场蓄势,主要是写云的景象,为什么语言读起来感到味同嚼蜡,让人觉得美感欠缺,是因为小作者全是写实的句子,“橘色”“红色”“红烧过”,能不能由此延展开,生发联想想象,加大虚写内容,由景生情。
陆地上已经被披上了白纱,朦朦胧胧,朦胧中,一抹亮光打破了黑夜的寂静,太阳升起来了,一两只大雁在太阳光中若隐若现,慢慢地,淘气的太阳露出了半个脸,好像是小精灵把墨盘打翻了,染红了半个天,太阳多美呀!
诊断:这段的描写明显优于前两段,但是描写顺序需要略微调整一下,原段景物顺序是陆地、太阳、大雁、太阳,有点凌乱,建议小作者把观景顺序整合成陆地、(惊飞的)大雁、太阳,这样,观察顺序是由下而上,这样构思更顺畅。同时,不用直言太阳的“美”,让读者自己体会“美”,岂不更好?
又过了一会儿.太阳冉冉升起,像一个皇帝俯视着人间,我激动地站了起来,可云朵像顽皮的孩子一般把太阳遮了半个脸。我又失望地坐了回去,却听到了美妙的音乐,跟着声音望过去,原来太阳把小鸟们也叫醒了,那声音多么美妙啊。
诊断:“皇帝俯视人间”比喻用得不准,“我激动地站了起来”“失望地坐了回去”,有观景人的心情,这点很好,但是激动什么,失望什么没说清楚,太阳把小鸟们叫醒,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吗?这段的观景人的情感需要细化、取舍。
太阳偷偷地爬上了天空,天已经大亮。往山下看,河水波光粼粼,鱼儿们好像听见了太阳的召集一般,一个个浮出水面,感受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和新鲜空气。
诊断:这段写出了天大亮的情形,原段抓住了河水、游鱼、空气等典型景物,但景物描写得不够细腻,特别是“一个个浮出水面”,表意不准。需要重新描绘。
再往天上看,正好有一个飞机从头顶飞过。心想:我们中国不就像太阳一样吗?从世界的东方冉冉升起。
诊断:“飞机”其实和日出的自然之景不太搭,但是飞机又是产生中国像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的联想点,所以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需要有连带的内容,这样写景抒情才更加顺畅。
诊断书:从题目上看,这篇文章的写作对象是“日出”,所体现出来的特点是“美”,“美”其实也蕴含作者观景的情感——一种美的享受。这就要求,读者要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美”。如果达不到这样的审美效果,文章就需要重新构思或者重新润色语言。
【升格示例】
日出之美
西安滨河学校小学部五年级新苗1班 李宇辰
为了捕捉第一缕晨光,我踩着白露未晞的石阶登上山巅。草叶上的珍珠在指缝间滚落,清凉的山风裹着山林的私语,将黎明前的天宇揉成一片青黛色的绸缎。
天际线泛起鱼肚白时,云絮忽然像被鎏金的笔尖划过,起初只是边缘泛起金色,皴皴染染,仿佛是哪位仙人打翻了胭脂匣,渐渐地,金色越来越多,越来越浓,将整片天空染成红色。我屏息凝视,却见云海翻涌如煮沸的金汤,刺人双目。
当晨光穿透云海时,大地尚在素纱中沉睡。那抹光亮像宙斯的闪电劈开混沌,惊起三两大雁掠过藏蓝的天空。太阳揉揉惺忪的睡眼,俏皮地探出半个脑袋,一不小心撞翻了调色盘,绯红色旋即泼出,在宣纸上慢慢洇开来,刹那间半个天穹都燃烧起来。
正当我以为能饱览日出全貌时,云朵像撒娇的孩童突然扑进太阳怀里,太阳收敛了光芒。我不免有些失望,却听见林梢传来银铃般的和鸣——原来太阳已经唤醒了沉睡的鸟雀,它们的啁啾与松涛合奏,唱响了黎明的序曲。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攀上穹顶。俯瞰山下,玉带似的溪流闪着碎金,鱼儿们逆着光跃出水面,鳞片折射出七彩光晕。
一架飞机划破霞光,在云海上投下流动的影子。我望着这蓬蓬勃勃的景象,忽然觉得我们的祖国正如这轮朝阳,从世界的东方喷薄而出,将光芒洒向更辽阔的天际……
【总评】
1.景物描写更加细腻。文章经过升格之后,景物描写不再是粗线条的勾勒,而是有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足以还原观景的过程,读者读完后也会有一种代入感,也有一种美的享受,产生共鸣是写好写景文最重要的要求。
2.观景情韵更加丰富。写景不能单纯地描摹景,写景是为了抒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们不妨多用一些含情的词句像“我屏息凝视”“我不免有些失望”“我望着这蓬蓬勃勃的景象”,这些由我发出的神态、心理的描述,能增加文章的情韵。否则,文章就成了一篇类似说明文的景物介绍。
3.观景层次更加清晰。不管是某一段还是全篇,都需要有观景层次,包括时间顺序,观察顺序,所以原文中有一些段落观察角度有重叠,有反复,调整以后的顺序更加流畅。
写景文,其实“拼”的是语言,我们在描摹景物时,注意多角度、多感官、多修辞,这样描摹出来的景情韵能更加丰沛,定然更能够打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