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唐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解析:诗人登高远望,感慨历史长河中无人赏识自己的才华,孤独与悲愤交织,成为怀才不遇的千古绝唱。
此诗诞生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的边塞烽火中。彼时契丹犯境,他随军参谋武攸宜出征,却因直言进谏遭贬为军曹,报国之志如折翼之鹰。登上幽州台,他眼前浮现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的盛景,而自身却如断梗飘蓬,既无缘与古代明君共谋大业,又难见后世知音重振山河。天地悠悠的苍茫中,一个“独”字刺破时空,将文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千年孤寂凝成泪滴。这滴泪,是屈原投江前的悲鸣,是嵇康刑场上的广陵绝响,更是中国文人精神原野上永不熄灭的星火。
2
行路难·其一
李白〔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此诗以自然景象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暗示才华被阻挠无法施展,表达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此时李白奉诏入京本欲大展宏图,却遭权臣谗毁,终被“赐金放还”。这场政治挫败如当头棒喝,让他从“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狂喜跌入“欲渡黄河冰塞川”的困境。诗中“金樽清酒”“玉盘珍羞”的奢华宴饮,反衬出他“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茫然无措;冰封黄河、雪满太行的自然意象,恰是仕途受阻的隐喻。然其志未泯,借姜尚垂钓渭水、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暗含怀才不遇仍盼明主之心。三叹“行路难”如裂帛之音,末句“长风破浪会有时”却笔锋陡转,以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情,彰显虽处逆境仍矢志不渝的傲骨。全诗情感如江海翻涌,既痛陈士人困厄之悲,更铸就了中国文人精神史上的不朽丰碑。
3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唐代〕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解析:诗人自嘲“不才”被明主抛弃,实则暗讽时局不公,表达壮志难酬的悲愤。
此诗是孟浩然仕途失意后的悲怆之叹。他赴长安应举不第,又因一句“不才明主弃”触怒玄宗,彻底断送仕途。诗中“北阙休上书”是绝望后的自嘲,“南山归敝庐”则透出归隐的无奈。他以“不才”自贬,实则暗讽明主不识英才;“多病故人疏”更道尽世态炎凉。白发催老、青阳逼岁,时光无情更添悲慨。末句“松月夜窗虚”,以空寂之景收束全篇,将怀才不遇的孤寂、壮志难酬的苦闷,都融进这清冷月色中。此诗如一面镜子,照见了封建士人在仕途绝境中的挣扎与悲凉。
4
贾 生
李商隐〔唐代〕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解析:借汉文帝与贾谊的典故,讽刺统治者表面求贤却未重用人才,暗含诗人自身遭遇的愤懑。
李商隐此诗作于晚唐衰世,彼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统治者沉迷求仙问道,民生凋敝。诗人以汉文帝宣室夜召贾谊的典故为切入点,前两句以“求贤”“访逐臣”极力渲染文帝礼贤下士的姿态,实则暗藏讽刺——这位“明君”深夜倾谈,移席近前,却只问鬼神不问苍生。李商隐借贾谊之才未展,影射自身深陷牛李党争、仕途蹉跎的境遇。他以“可怜”二字点破虚妄,将帝王“重贤”的假面撕得粉碎,既痛斥晚唐统治者荒废政事,又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堪称咏史诗中“借古讽今”的典范。
5
鹤冲天·黄金榜上
柳永〔宋代〕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解析:虽表面自嘲“白衣卿相”,实则透露出对科举失利、才华未被赏识的无奈与愤懑。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首次赴京赶考,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其后柳永在1015年、1018年两次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三次科举考试落第后,柳永情绪受到极大打击,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落第后,他索性自我放逐,宣称“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以词人身份自傲,不屑世俗功名。下阕转写自己在烟花巷陌寻得慰藉,与意中人偎红倚翠,将青春付与风流。末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更是以决绝之态,将怀才不遇的愤懑,化作对自由与真情的追求,尽显狂士风骨。
6
登 楼
杜甫〔唐代〕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解析:诗人借景抒情,以“梁父吟”暗喻自己怀才不遇,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遭遇的悲叹。
这首诗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当时诗人客居四川已是第五个年头。在一个暮春,诗人登楼凭眺,有感而作此诗。首联“花近高楼伤客心”,以乐景衬哀情,春花烂漫反添漂泊之愁,“万方多难”直指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藩镇割据的困局。颔联借锦江春色、玉垒浮云,抒发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暗含对唐王朝的信念,“西山寇盗莫相侵”则痛斥吐蕃侵扰。尾联以刘禅祠庙与诸葛亮《梁甫吟》作结,既讽时君昏庸,又暗喻自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兴衰熔铸,沉郁顿挫,感人至深。
7
书 愤
陆游〔宋代〕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解析:诗人以“塞上长城”自比,却“空自许”,表达壮志未酬、年华老去的悲愤。
陆游此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时年六十一岁的他罢官闲居山阴已六年。彼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主和派压制抗金力量,诗人早年“北望中原气如山”的壮志,在现实中屡遭挫败。诗中“楼船夜雪”“铁马秋风”追忆瓜洲渡抗金、大散关收复的辉煌过往,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当下形成强烈反差,一个“空”字道尽壮志未酬的悲怆。尾联借诸葛亮《出师表》自勉,实则暗讽朝廷无人敢担当北伐重任,将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升华为对家国命运的深沉忧思。
8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岳飞〔宋代〕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解析:以“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比喻无人赏识自己的忠义与才华,表达孤独与无奈。
这首词当作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宋金“议和”而不准动兵的历史时期。彼时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却遭朝廷掣肘,甚至面临被构陷的危机。词中“寒蛩不住鸣”的深夜孤寂,恰似他内心难平的悲愤;“惊回千里梦”的“千里梦”,是他驰骋疆场、直捣黄龙的壮志,却被现实无情击碎。“白首为功名”,道尽毕生追求,然“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既指故乡沦陷、归途受阻,更暗喻抗金大业受阻,报国无门。末句“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以琴弦自喻,痛陈无人理解其志的孤绝,将怀才不遇的悲慨推向极致,读来令人扼腕。
9
秦贫女
秦韬玉〔唐代〕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解析: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中晚唐时,门阀制度虽衰,但科举仍被权贵把持,寒士难有出头之日。诗中贫女“未识绮罗香”,却“敢将十指夸针巧”,以针线绝技自矜,恰似寒士满腹经纶却无人赏识;“不把双眉斗画长”的孤傲,更显其不随流俗的高格调。然“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终年辛劳却难改贫贱,正如寒士为他人做嫁衣——文章被权贵窃取,功名尽付流水。全诗以哀婉之笔,道尽寒门士子在时代夹缝中的挣扎与悲凉。
10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刘长卿〔唐代〕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解析:以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凉,末句“江潭春草萋萋”以景结情,余韵悠长。
此词当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以后,当时刘长卿因受到鄂岳观察使吴仲孺的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行经苕溪。开篇“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以落日孤舟之景,烘托出离别与贬谪的惆怅。鸟飞平芜、人随流水,暗示自身漂泊无依的命运。白云千里、明月前后,借景抒发对友人的思念,更添孤独之感。末句“独恨长沙谪去”,以贾谊被贬长沙自比,直白道出怀才不遇的愤懑。“江潭春草萋萋”,既描绘眼前春草,又暗喻内心愁绪绵长。全词情景交融,将贬谪之苦、离别之愁融为一体,尽显文人失意后的落寞与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