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描写网描写场景景色内容页

八年上同步习作指导:学习描写景物

2025-08-28 12:05:27 景色的文章 访问手机版

八年上同步习作指导:学习描写景物

            学习描写景物

      学习描写景物,是初中阶段作文的一个重要类别。世界浩大,气象万千。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漫步在奇花异木之间,流连于湖光山色之中,一定会被那美丽的自然风光所陶醉。而当我们想用笔把这美丽的自然风光记录下来时,往往又不知从何下笔。因此,掌握写景的方法和技巧,显得十分重要。描写自然景物,关键是要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然后进行细致描写。那么如何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描写呢?

1、细心观察,景中有物,准确抓住景物特征。

(1)形态特点。如: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颜色特点。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3)声音特点。例: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4)气味特点。例: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5)静态特点。例: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6)动态特点。例: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理清顺序,景中有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1)时间顺序。例:《雨的四季》,写雨是按照春雨——夏雨——秋雨——冬雨的时间顺序写的。

(2)空间顺序。例:《济南的冬天》,写小山按照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3)游览顺序。例:《颐和园》,是按照游览园内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顺序写的。

(4)总分顺序。例:《春》,全文是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总分总的顺序写的。

3、借景抒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1)直接抒情。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2)间接抒情。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4、灵活运用修辞方法,景中有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1)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拟人: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3)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排比:雨是最寻常的,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5)反复: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6)夸张: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7)设问: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8)反问: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作文题目(八年上第三单元)

     你留意过自己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 外》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抓住窗外一处景物的主要特点,选择一个观察视角,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展开联想,同时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

佳作欣赏                     

              窗  外        

                作者 王子阅

      春日,周末,清晨,阳光洒在窗前。我拿着期中的数学试卷,看着刺眼的红X,如同碎石撞击着我的心。我烦躁地望向窗外。窗关着,我在窗里。

      窗外的景色,美得有点儿不真实。柳枝,正随风摇曳着,就像碧空中的丝带;桃花,在枝头绽放着,就像天边飘来的彩霞。在绿树的掩映中,露出朱红的屋顶;在青草的簇拥下,闪出灰青的石路……窗外的一切,美得宁静,美得温馨,美得醉人。我的内心,似乎也跟着平静下来。我打开窗,把头伸向窗外。

      没想到,一些都清晰了许多。阳光更灿烂,柳枝更青翠,桃花更艳丽……朱红的屋顶下,有人坐在台阶上聊天;灰青的石路上,有人在悠闲地散步……各有各的事儿,各忙各的活儿。突然,“咔嚓”一声,吸引了我的视线。我在随声寻找,一根枯枝落下来,无力地悬在半空,摇摇晃晃。我终于找到了靠近墙角一棵干枯的老树,周围的树木就像绿色瀑布,将它衬得格外耀眼。任凭劲风吹断它的树枝,任凭绿色淹没它的躯干。它还在努力地挣扎着,它还在奋力地挺拔着……

      “咔哒,咔哒……”一阵脚步声在我的身后响起,是母亲。“你在看什么?”母亲的声音总是那么温和。我用手指着窗外那棵枯树,“您看,它那么丑,快要枯死了!”母亲也把头伸向窗外。片刻,她回过头来,“孩子,你说得不对,那棵树没有枯萎,你看,它的树干上又长出了新叶!”我好奇地再次把目光投向那棵枯树,果真,在布满伤疤、凹凸不平的树干上,真的长出了嫩绿的新叶!我无语。忽然,想起刘禹锡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耳边又传来母亲的声音:“我觉得那棵枯树很特别,它不屑于枯枝败叶,不屑于冷嘲热讽,干自己的事,长自己的叶。时间只是个标志,我相信,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枯木逢春。因为它的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母亲出去了,我的眼前,似乎真的出现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它的一片片绿叶在劲风中抖动,就像一个个生命力在颤动。只需等一等,就会长出新枝。

      窗外的枯树,唤醒了我。我重新回到桌前,重新拿起那份数学试卷。那满篇红色的“X”,似乎变成了红色的利剑,刺向“灰心失望”的情绪和“一筹莫展”的迷茫;那满篇红色的“X”,又像战斗的号角,吹来“迎难而上”的信心和“百折不挠”的斗志!

      我没有关窗,任由窗外那氤氲馨香,飘满整个房间、整个心间。

编者评语:

《初中佳作精选》为初中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佳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广阔平台。这是一次八年上第三单元的习作训练,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这篇作文以“窗”为线索,将情绪起伏与窗外景致巧妙融合,感染力强。主题表达深刻,从数学试卷的红叉到枯树“枯木逢春”,借母亲话语与刘禹锡诗句,自然融入“扎根成长”的哲理。结构以“关窗—开窗—不关窗”推进,情感转折自然。细节描写出色,柳枝、桃花的比喻生动,枯树新叶的对比富象征意义,感官元素增强代入感。情感真挚,从烦躁到振作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景中藏情,情中显理。全文语言流畅优美,兼具画面感与哲思性,在景物描写中藏情,在情感抒发中显理,展现了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与敏锐的生活洞察力,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