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描写秋天作品,感受秋天的美好!
秋颂
作者:罗兰
秋天的美,美在一分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分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侵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摄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的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人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澹澹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恋——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与,不必流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分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淡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分潇洒,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秋的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彻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的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之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作者:罗兰,1919年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中国台湾作家。
音频制作:海清
秋天的声音,你听见了吗?
作者:碑林路人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在季节的岸边站立了那么久,似乎有一种期待,一种渴盼,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空气中充满了湿润沁腹的芳香,仿佛是一场雨拉开了秋的帷幕,又好像是一阵风带来了秋的消息。酷热的夏天,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渐渐的累了,渐渐的悄无声息地溜走了。
街头的橱窗里挂满了新上市的秋裙,时尚的女子已经穿上了长长的靴子,季节开始更替。秋,似乎已经打点好了行装,正向我幽幽地走来,仰起头,我好像听见了秋的声音。
季节是有声音的吗?我从来没有用心听过,我只是习惯了从街头的橱窗里感悟季节的变换。
我不知道秋,是用一种什么样的声音,将自己的身体,在天地间渐渐地铺展开来的,我也没有看见秋是用一种什么样的姿势,忽然间优雅地爬满了山坡。
有朋友说,他闲暇的时候常去听山。我突然被他的话语打动。“听山”多么美妙的词语。我可以想象出他听山时那种心情,那种心境。
我常去爬山,可我从来没有听过山。山会说话吗?山有语言吗?如果有,那我们是否也可以用一种聆听的方式去寻找秋的语言?
我无法想象站在城市的高楼间,如何能听见季节变换的脚步。城市,只能看见季节的流动,无法感知季节鲜活的脉搏。稠密的人群,林立的高楼,没有了树木生长的土地,听不见了花开花落,看不见了草盛草衰,更无法用心去聆听季节的私语。
小时候读峻青的散文《秋色赋》,便对秋有了美好的向往,那时候不知道乡下的秋色有多么美丽,总是不由的跟着书本里的描写,一步步的在脑海里勾勒着关于秋的丰收的景象,想象着秋是一个快乐、喜悦、和满足的季节。
长大以后读古诗,古诗里充满了对秋的悲愁与凄凉。“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这样的诗看的多了,又正值青春少年,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年龄。于是,便学会了把所有的伤感与失落,都与这个季节联系起来,仿佛秋就是所有的不快乐与忧郁的根源。
这些日子,我终于有机会在秋天里,一次次地走进深山。我把我的心坐在秋风里,我把我的耳朵挂在树梢上,我想更真切的去聆听山言,倾听秋语。
我用一个虔诚的姿势在山里行走,我收集着所有关于秋的信息。河沟里流动的溪水,草丛里繁盛的黄菊,田埂间耕耘的背影,麦垛后羞涩的眼神,屋檐上的玉米棒,野地里的柿子树,好像都在用一种声音告诉我,秋,就是以这样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真实而诗意的存在着。
或许也有落叶的时候,那不过是季节变换的前奏。秋给了大地最丰盛的果实后,她也将黯然退场。没有永远辉煌的演出,退场后等待的将会是下一个更光彩的亮相。秋没有遗憾,秋没有退缩,她不过是去幕后,酝酿一个更大的丰收而已。
季节在时光里行走,她并没有为阳光给予自己的多少而欢喜悲愁。季节也永远不会在乎人们的眼光,她总是固执地按着自己的脚步,在走着自己该走的路,风雨飘摇,阳光明媚,都无法撼动季节不变的方向。
什么时候,我们能学会不为春喜,不为秋悲,什么时候我们能学会快乐的面对所有的日子,不为坎坷和困难而动摇我们前行的脚步。那么我们便可以以一颗平静的心,聆听到每一个季节花开的声音。
站在山崖边,我静静的倾听着。听,有时候不需要说话,不需要语言,默默中一种融入与理解,也是最真实的倾听。我们习惯了用词汇和语言沟通,却没有习惯在静默中用心去体会。其实,自然和季节始终在和我们对话,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聆听。
这个清晨,站在阳光里,我听见了秋的声音。
作者:碑林路人,微信公众号 碑林路人(beilin11)。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昆明传媒学院客座教授。文章散见于报纸、杂志,经常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方广播电台播出。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外阅读训练范本、全国高校本科教育教材、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写作教程》写作范本。已出版个人文集《禅花如雪》《掌灯的人》《向阳而生》。
赵海清:声音的行者特邀朗读嘉宾。主任播音员(副高级),省级广播电视台主播,云南省朗诵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央视纪录片《飞吧嫦娥》、《我们的征途》、《下一站火星》《遇见卡塔尔》,腾讯纪录片《七三一恶魔的饱食》等纪录片配音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夏青杯全国朗诵大赛指导老师伯乐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届夏青杯全国朗诵大赛优秀奖,云南省“红土地之歌”演讲大赛一等奖,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一级甲等。
又见深秋
作者:舟子(周海良)
走进十月,丝丝的凉意伴着黄色,棕色,红色游弋的叶子,悄然而至。举目凝望,曾经遍野的翠绿,花蕊鸟鸣,在不声不响之中渐渐地移出了视线,我们的脚步也在不声不响之中,悄悄迈向了深秋。
踱步田间,顿悟清爽,一呼一吸,那种浸入心脾的土香,浓重地弥漫在四周,给人带来静谧通透的舒畅。沟沟岔岔,偶见撒着欢儿的小鱼在水里打着浑儿,把水面划出了一道道圆圆的波纹; 埝埂上,草丛间,随处可见色彩斑斓的蚂蚱和蝴蝶在嬉戏舞蹈,徜徉于滋养它们的最佳时节;片片稻浪与作伴的芦花,在骄阳下昂扬着金黄的笑脸。
我向来对秋充满了好奇,它不矫揉造作,不艳丽显贵,不喧哗张扬,不妩媚多姿,而是由内及外,默默散发着一种质朴与成熟的美韵。如果说,春是一道希冀的帷幕,那么,秋才是生命的主旋,骄阳向怀,硕果满枝。
夏去秋来,倚光阴一隅,默读流年,会让躁动的心境平复一湾清宁,一份欣然淡雅的自渡。凝目而视,赏那些抖落尘积,飘落有序、痴情大地的片片叶子,也不失为一道人生淡然释怀的景致。
或许,用不同的视角与情感来观析秋色,亦会赋予别样的涵义,因为,它少有了春的生机与蓬勃,夏的温婉与娇媚,冬的棱角与洁白。如此,往往会平添一丝伤感离愁,一份怅然凄清的落寞,刺痛我们多情的思绪,离间我们喜与爱的神经。
可是,当我们用博爱的生命,旷达的情怀去真正诠释这个貌似多舛的季节,便会由衷地发现,秋的雨并非凄苦,秋的风也未尽寒凉。而恰恰是它不离不弃,甘于寂寥的默默相许,才让我们的人生获得泛颜绽笑的收成。
夜幕下,雨丝在滴答声中送来我们安顿的良宵,抚慰和洁净着我们的灵魂,让骚动化为安静,让浮躁变为沉思。荷上包裹,行走于时光左岸,有谁不是天地间匆匆的过客?坎坷与荆棘又有谁不曾经历?!伤感离愁,爽朗开怀,始终并行,相间左右,都是我们在途中难以绕开的程序。
生命之于每一个人,同样的贵重,同样的平等。清清淡淡的人生,才是生命的本真,秉持着质朴通透的本真,一份如秋的清爽恰是最好。
既然,生命如一树花开,那就让它优雅一些,饱满一些吧,让它淡淡的来,让它好好的去。
一抹春晖,繁华了一段温情,一片秋叶,透视着漫漫人生。在这明媚的深秋,我愿化作一枚叶子,投入那个我依恋的暖怀,尽管它跌跌撞撞,一路飘摇,请能读懂这份艰辛,这份痴情不移的执着,轻轻的执念于心中,妥善珍藏,悉心保管,让岁月安好,让生命充盈。
“昨夜秋风过园林,吹开黄花遍地金,黄花不比春花瘦,念与斯人仔细吟”。
我仰视着秋,我敬畏着秋……
作者:舟子(周海良),辽宁营口人。其诗歌、散文作品,常常见诸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现为《中国爱情诗刊》、《东北文学》签约诗人。
佟会来(房顶诵):声音的行者特约朗读嘉宾。中华文化促进会语言艺术委员会专业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社会艺术水平朗诵考级”标准示范朗诵专家库成员;河北省朗诵协会理事; 河北电视台特约朗诵演员。曾获第二届“夏青杯”朗诵大赛北京赛区金奖暨全国总决赛“最佳音质奖” 、第八届“殷之光杯”朗诵大赛一等奖、“同和杯”全国朗诵艺术大奖赛金奖、2021年“平度杯”全国朗诵大赛金奖等;配音作品在央视及多家卫视播出。
音频制作:小猪
秋实
作者:碑林路人
你用最浓烈的色彩亲吻着大地
你为秋天的田野涂上欢快的颜色
你对着太阳说把最温暖的祝福送给它们吧
请把丰收的喜悦传递到每一个村寨农庄
山川欢笑,秋风送爽
晴朗的天空以饱满的激情迎接着金色的阳光
所有的汗水都在这时变成了希望
满山的杜鹃开出了火红的梦想
树木以骄傲的姿态换上了靓丽的秋装
沉甸甸的果实用谦卑的微笑迎接着秋天的盛典
勤劳的人们收获着耕耘的喜悦
快乐的鸟儿一路飞翔,一路欢唱
花儿把枯萎的身躯变成了种子
它要将鲜活的血液传递给崭新的自己
这是一个被爱包围的季节
这是一个用时间检验生命的庄严的时刻
我在蓝天下奔跑,我在阳光下歌唱
我满怀激情地告诉山川河流
我是如此深爱着这片金黄色的山岗
我是如此深爱着在秋风中默默滋养着我的贫瘠的土壤
那些深埋在黑暗里的种子
它们用了多么大的勇气和力量
才能与阳光快乐地拥抱
它们坚强的信念是我勇往无前的榜样
不要说秋的萧瑟给了你万木凋零的忧伤
所有的退场都是为了再一次的辉煌
藏匿在季节背后的不是寂寞的冷场
而是蛰伏在时间里的等待盛开的梦想
我愿将火热的激情变成十月的诗行
送给饱满的果实和沉默的土壤
我愿将浩浩荡荡的河流变成滋润你生命的河床
高悬在你的头上给你雨露的芳香
谁能告诉我生命要经历多少风吹雨打才会涂上成熟的颜色
谁能告诉我一朵花能有多少青春的时光
秋的回眸是春的羞涩,夏的坦荡
秋的收获是季节历经了万千波折奉献给大地的光芒
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一朵花变成种子的渴望
就像时光无法阻挡大地孕育生命的力量
我是向着太阳迎面而去的孩子
我要用歌声唤醒沉睡在风里的每一粒种子
我用盛开的鲜花和丰盈的果实回馈我深爱的土地
我把每一个渴望收获的眼神都深藏在心底
我对着秋风说请停停你的脚步
请带上我金色的翅膀和金色的阳光
我是沉醉在秋色中即将启程的种子
山川河流都已为我铺开了幸福的路途
我知道我将在丰收的歌声中与它们告别
我知道我的生命只有在坚实的土地里才能得到再一次的重生
作者:碑林路人,微信公众号 碑林路人(beilin11)。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昆明传媒学院客座教授。文章散见于报纸、杂志,经常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方广播电台播出。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外阅读训练范本、全国高校本科教育教材、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写作教程》写作范本。已出版个人文集《禅花如雪》《掌灯的人》《向阳而生》。
徐诗:声音的行者特约朗读嘉宾,青年配音演员.CCTV-1《在抖音,记录美好家乡》、CCTV-9《动物诊疗室》、CCTV-10《探索发现》、CCTV-17《乡土中国》、澎湃新闻纪录片《物产中国》、中国教育电视台《荣耀时刻》栏目、滨州电视台《微光》栏目、清华大学招生宣传片等配音,为众多知名广告片配音。
音频制作:甜笑
晚秋的野菊花
作者:碑林路人
在晚秋满是枯草与落叶的路边,突然看见有一簇野菊花正幽幽地开着,不由得在心底便有了一丝的感动。这小小的淡淡的野菊花就这样寂寞地开放在路边,给这即将枯败的山野,给这丰收后的大地,留下了最后一点生命的光彩。
我伏下身,静静地看着路边的那簇野菊花。那淡淡的黄色的花瓣,在晚霞中孤傲地舒张着一条条细长的叶片,那花儿小巧而精致,随意而朴素,我被它骨子里那种清高和雅致而感动。
这些野菊花默默地生长在田野里,土路边,没有一丝妖娆,没有一丝娇媚。它们顽强而执着的开放着,不会张扬,不会招摇,不需要赞美,不需要喝彩。它们远离了尘世的纷扰,用自己最朴实的颜色,无悔的点缀着贫瘠的山梁。它们在岩缝中寻找着最微小的生机,在平淡中孕育着最平凡的生命。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小小的精灵,它们在秋天的阳光下灿然地绽放,悄悄地枯萎,好似悄无声息地在人间走了一遭。它们没有追求大起大落的过程,也没有为了彰显自己的美丽而大张旗鼓地开得漫山遍野,我不由得被这样简单而平凡的生命所折服,倘若我的生命也能够如此自由、随意,能够不为功名,浮华所迷惑,该有多好。
总以为自己走了很多的路,经历了很多的人情世故,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但是,当我站在这平凡的野菊花面前时,才发现在永恒的自然面前,我依旧还存有一颗躁动而不安定的心。
晚秋中的野菊花,傲然地伫立在风中。无论喜悲,无论成败,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它总会在日落日出时默默地伫立着,默默地看人世间的悲欢喜怒,默默地承受着大自然所有的凄风冷雨,默默地点缀着秀美的河川山色。
我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总是想亲近自然,为什么我们总是想与自然中的花草相伴,原来我们的心一直都在向往着一种恬淡而自然的美,一直都想靠近最简单而平和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