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描写网描写季节秋天内容页

一首描写秋天的宋诗,真是美到了骨子里,后两句尤其经典

2023-08-27 07:40:07 秋天的文章 访问手机版

一首描写秋天的宋诗,真是美到了骨子里,后两句尤其经典

秋气临时天愈蓝,天愈蓝处秋气清。秋天的美,貌似真的无法用语言去形容。
那么如果问到与秋天有关的古诗词,你又能想到哪些美丽的佳作呢?如果没猜错,相信杜牧的《山行》是肯定不会被漏掉的,而刘禹锡的《望洞庭》、张继的《枫桥夜泊》也都会排在行列之中。
带着对秋的爱慕,一起读诗。无关名气,旨在分享大美;在本期给大家带来的亦是一首吟秋之作,此诗清新脱俗、韵味绵长,后两句尤其出彩,值得我们仔细去品读。

湖上早秋偶兴

宋·汪莘

坐卧芙蓉花上头,清香长绕饮中浮。

金风玉露玻璃月,并作诗人富贵秋。

注释:
金风:秋风。
玉露:洁白如玉的露水。
玻璃月:用“玻璃”比作月亮,说明此时的月亮是淡淡的。
并:都,全。
诗人:指作者自己。
富贵秋:字面意思是宝贵的秋天,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诗意
在开满荷花的湖里泛舟,就像船不是行驶在水里,而是在花上一般。眼前弥望的,是荷叶的青青翠色,空气中花香缭绕,又似有若无。作者乘船游湖,一路上赏着荷花,闻着花香;傍晚秋风阵阵,吹动着荷叶上如玉的露珠,抬头,月初现,淡淡的照着这一方湖水,——芙蓉花带着花香,青青翠叶弥漫,玉露,初月,这全都是我喜爱的秋景啊!
鉴赏
这首绝句描写湖上早秋景物,使人耳目一新。他不是抒发悲秋之感,而是讴歌物化之美。
诗的首句一登场,一幅悠然而又美丽的画卷就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坐卧芙蓉花上头;泛舟于开满荷花的池塘里,人就如坐卧于荷花之上一样。当看到这一幅画面的时候,让人瞬间感觉心情也变得明朗了许多。作者没有运用任何抒发感情的字眼,却能充分地调动起读者的情绪,这或许就是美妙的景语的力量吧。
我们说首句中的画面很美,那么这种美从何处而来?当然是从清新鲜艳的色彩,从灵动鲜活的动感而来。
小舟是动的,而随着小舟的划动,荷花也在款款摇动,这样的情景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有精神与心境上的十足享受。
最值得称妙的是,作者用“坐卧”“上”两个词,将荷花包围舟身、人与荷花亲近的场面生动地刻画出来,让读者越嚼越觉得有逸趣。
在荷花世界中漫游,必然有香气环绕,故而在承句中,作者便将荷香这一典型的特点予以描写:清香长绕饮中浮;荷花的香气从四面扑来,环绕着整个舟身。首句主要是从视觉的角度出发而写,这里的承句则显然是从嗅觉的角度进行了补充。这样一来,无论是画面感也好,诗味也罢,就变得更为丰盈、更为吸引人了。
不过这一句中有个字让部分读者表示不是很能理解,那就“饮”字。有些资料在翻译的时候直接将其跳了过去,不过在这里我们不妨拿来推敲一下。这个“饮”应该不是作者随意用的,它或许写的就是作者在舟上“饮酒”“饮茶”的一种场景。
人在舟上饮,香于盏中浮,这时候的“香”就不单单指荷香了,而是酒香或茶香与荷香杂在一起的清香。这样去理解,或许更符合承句的意境,也更能体现出作者“偶兴”所游的那种闲情逸致。
前两句已经够美了,哪料作者在后两句中又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好图画:金风玉露玻璃月,并作诗人富贵秋;秋天的凉风习习,晶莹的露水在荷叶上随风滚动,天空中一轮如玻璃一样玲珑的月影悄然升起。
或许大家也都注意到了“玻璃”一词,这的确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喻体,而在古诗词中被用的次数也并不太多。
作者用“玻璃”比喻月亮,将月亮挂于天空的那种不明不淡的形象地呈现于纸上。古诗词中的许多“月亮”都是皎洁剔透的,这就让汪莘笔下的“玻璃”月显得异常特别。所以,仅这里的“玻璃”一词,就足够我们饱汲诗味。
有人说,在宋朝时期,玻璃应该还未传入中国。但笔者认为,作者既然用到了“玻璃”,就说明当时就有“玻璃”这一物象,不过可能当时的玻璃与我们现在的玻璃有着一定的区别;而且,它肯定也比现在的玻璃有质感。

结句“并作诗人富贵秋”,金风玉露、名花美酒,都被一个“并”字括住。前三句新境迭出,放得开:末一句收得拢,直截了当,颇见功力。“秋”字前冠以“富贵”,已出人意表:“富贵”义加上“诗人”,就更奇。荷,花之君子;荷香、明月与“富贵”何干?但这些却成了诗人特有的富贵。这是高洁清雅的诗人之“富贵”,不是世俗的金玉之富贵。以“富贵秋”状写其闲情雅致,让人满眼生新。
寻常的字眼,不寻常的秋境,作者的洞察力、想象力、打磨力皆于这首诗中被彰显无余;在沉醉于诗的同时,我们须为优秀的作者点个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