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描写网描写季节一月内容页

描写,内容具体就靠它

描写,内容具体就靠它

很多语文老师会在孩子作文后面写上“一句话评语”。孩子们,你们回想一下:老师在你的作业奔上写的最多的评语是什么?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内容不够具体”吧。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简单地说,就是对你的文章能问出许多“怎么样”。我们来看一篇习作《节约用水》:

三个孩子准备去打球。经过转角,看见洗手池水龙头没关。三个孩子讨论该不该关掉水龙头,小亮觉得不管它,时间不多了,该去打球了。小明觉得应该关掉水龙头,因为上面写着“节约用水”的小牌子。小红也觉得应该要节约用水。小亮先走了。小明和小红关掉水龙头,去追小亮。最后,小亮知道要爱惜水资源了。

读了这篇文章,你能问出几个“怎么样”呢?第一个:三个孩子看见水龙头没关后,有怎么样的反应?第二个:三个孩子讨论时说话的样子怎么样?第三个:小亮先走了,他的神态怎么样?第四个:小明和小红怎么关掉水龙头,怎么追小亮的?第五个:小亮怎么就知道爱惜水资源了?第六个:小亮知道爱惜水资源时的神态怎么样?这些“怎么样”问题在小作者的文章里都找不到答案,这就可以说他的文章“内容不具体”了。

那么,如何让内容具体起来呢?主要靠“描写”。所以许多老师也会写“描写不够细致”。这个评语和“内容不够具体”基本上是一个意思。小学时我们要花大力气修炼“描写”的功力。“描写”有这么大的威力,它到底是何方神圣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我们先来认识最常用的“动作描写”。动作描写,就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人物的动作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

怎么描写人物动作呢?第一个办法:分解动作。一个动作可以分解成几个连贯的小动作。举个例子:有一次,小鸭子一不小心掉进了大坑里,小动物们用各种办法救它。小熊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水倒进坑里,让小鸭子浮起来。“倒水”这个行为可以分解成哪几个连贯的小动作,或者说小熊做了哪一系列的小动作,才完成倒水救小鸭的行为呢?

小熊飞快地跑到小溪边,拎起水桶,弯下腰,舀起一大桶水,往大坑里倒。

小作者就把“倒水”这个动作分解成了“跑”“拎起”“弯腰”“舀起”“倒”五个小动作,看得出来小熊非常着急。

再来看一个例子:有一支黄色小蜡笔头被小主人从窗外扔了出去,滚落在大石头旁边。他很伤心,觉得自己没用了,被主人遗弃。大石头安慰他,说他颜色比自己鲜艳。小蜡笔头一听,来了劲,就想实现大石头变美的愿望。开始给大石头涂色。如果把小蜡笔看成一个小人,它“涂色”的行动可以分解成哪些小动作呢?

小蜡笔高高地举起小手,卖力的在大石头身上一笔一画的涂,实在够不着了,有哼哧哼哧地爬到石头顶上,接着涂。

“涂色”这个行动就分解成了“举起”“涂”“爬”等小动作,说明小蜡笔头很像帮助大石头,也很像证明自己还是有用处的。

分解动作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刷牙”,可以分解成“倒水”“挤牙膏”“刷牙”“漱口”“洗牙刷和杯子”等小动作。比如“整理书包”,可以分解为“归类学习用品,把学习用品装进袋子里”“把袋子放进书包”等小动作。孩子,以后你描写人物的动作,就可以仔细分析一下,这个动作其实是由哪几个小动作组成的。

通过刚才的两个例子,你是否还感觉到使用“分解动作”时会犹豫一下,不知道该用什么动词来表示这些小动作呢?首先动词要准确。任务做了什么动作,我们就用什么动词。

现在,我们来玩个“给句子瘦瘦身”的游戏、小作者有一次自己包饺子,王了在馅里放盐,等发现的时候,饺子已经包好了。他灵机一动,忘饺子里注射盐水,事后,他写了一篇作文《治“病饺”》。其中有一段这么写:

我倒了一碗水,加了一些盐,找来一个干净的注射器,拿起来注射器,将盐水注射器射进“病”饺子里,就像给病人打针一样。

哪几个分解小动作不用写?“倒水”和“加盐”可以合并成“兑盐水”。“拿起注射器”可以去掉,因为读了“将盐水注射进‘病’饺子里”一句,就知道前面一定有“拿起注射器”的动作,瘦身后的句子就变成了:

我兑好了一碗盐水,找来一个干净的注射器,将盐水注射进“病”饺子里,就像给病人打针一样。

再看第二个例子:有一次,小作者坐着爸爸的摩托车回家,路上摩托车抛锚了。幸亏有个络腮胡叔叔帮他们把车拖到了修理厂,事后,他写了篇文章《拖车》。其中有一段这么写:

络腮胡叔叔从车上取下一根粗绳,一头绑在他的车尾,另一头拴在我们摩托车的前面,又回去打开自己的车门,插入车钥匙,发动汽车,把我们的车拖到了加油站。

哪几个分解小动作不用谢?“打开车门”“插入车钥匙”不用写,因为读了“发动汽车”,就知道前面一定做过做这些动作。瘦身后的句子就变成了:

络腮胡子叔叔从车上取下一条粗绳,一头绑在他的车尾,另一头拴在我们摩托车的前面,发动汽车,把我们的车拖到了加油站。

总而言之,不是所有做过的小动作都要写进文章,不言而喻的动作不用写。

使用“分解动作”时,还要注意尽量不要写“连接词。”有些老师喜欢让学生在分解动作之间用上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语,其实没有必要。因为动词在句子中位置的先后关系,就已经体现出了动作的先后顺序,不需要用连接词进一步强调,否则会让句子显得啰嗦。

最后,要注意动作的顺序不能颠倒。有个孩子这样写《炒鸡蛋》:

这时,油锅腾起右眼。只听滋啦一声,他把鸡蛋倒进锅里。他往碗里打了三个鸡蛋,撒上盐。用筷子搅拌。他端起了锅抖了两下,锅里的鸡蛋翻了两个过儿。就这样,炒鸡蛋做好了。

小作者恐怕不太会做饭,手忙脚乱,动作颠三倒四。正确的炒鸡蛋过程应该是:

他往碗里打了三个鸡蛋,撒上盐,用筷子搅匀。这时,油锅腾起油盐。只听滋啦一声,他把鸡蛋倒在锅里。他短期锅抖了两次,锅里的鸡蛋翻了两个过儿,就这样,炒鸡蛋做好了。

“分解动作”用得好,我们就能把任务的动作描写的有条理、具体,还能表现出任务的身份、性格、心情等特点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