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描写网描写自然环境内容页

巧化“景语”为“情语”:向小说学习环境描写

2022-10-07 09:45:59 环境的文章 访问手机版

巧化“景语”为“情语”:向小说学习环境描写

01

记叙文不可缺环境描写

中学生写记叙文,如果能有点小说味,就会让读者刮目相看。

要有小说味,就要在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上下功夫。我们要向优秀小说学习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和环境描写方法,这是提升记叙文写作水平的捷径。

今天,我们重点谈一谈环境描写,因为读写菌发现很多记叙文中,只有人物和情节,环境描写很少或者干脆就没有。

没有环境描写的记叙文,就像没有装修的房子,如同没有化妆的美人,总觉得缺点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几处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希望你读后能意识到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其中,社会环境指的是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观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各种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近年来,还有“心理环境”一说,是指某一时刻与个体有关的心理上的环境因素,其特征基本上是主客观相结合,包含联想、想象、记忆等方面的因素,还包括潜意识、动机等元素,亦称“准环境”或“准事实”。

02

名家笔下的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一段自然环境的描写。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展现了深冬的故乡的阴冷与萧索,渲染了一种苍凉的气氛,衬托了“我”内心的悲凉。

自然环境的描写并非仅为了交代环境,它可以烘托人物形象、渲染故事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等。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还可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画面。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社会环境】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地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

这是鲁迅小说《孔乙己》开头的一段社会环境描写。这段描写交代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个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当时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和人与人之间冷酷的关系。作者刻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故事情节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样的环境也预示着孔乙己这样一个社会观念和经济基础严重错位的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人物注定会以悲剧收场。

【心理环境】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这是莫泊桑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结尾处的一段环境描写。菲利普一家怀着发财梦去旅游,希望能够遇见发了财的于勒。可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在游船上却遇到了破产后沦为水手的于勒,一家人的发财梦想瞬间破灭。所以,他们旅游目的地在他们眼中变成了阴郁的“紫色的阴影”,这样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菲利普一家失望、沮丧的心情。

值得注意的是,“紫色”其实并非哲尔赛岛的本来面目,而是一家人心理的折射,故称之为“心理环境”。

03

环境描写几个注意点


【自然环境】

江南的石板路上覆满了青苔,雨一落便吸足了岁月的沧桑古韵。走在这古意犹存的石板路上,背景是天色的灰蒙和石板的深绿,那一抹红,宛若明黄和深红精心调制出的太阳,镶嵌在这灰与绿的背景中,明丽,养眼。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考场作文中一段自然环境的描写,描写的是雨季江南一条小巷深处的景色,这篇作文题目是《难忘那一抹红》,这里的描写,为“那一抹红”——母亲手中的红色油纸伞的出现设置背景。

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季青苔的生机;用粘连的手法,写出斑驳的石板路的古韵;用“落雨”这一江南方言,增添地方特色……一幅色彩明丽、意蕴丰厚、极富江南特色的水墨画活灵活现地呈现于读者眼前。

自然环境描写,要力求抓住特征,渲染氛围,写出意境,有诗情画意,让自然景物渲染你笔下的故事、衬托你塑造的人物,让你文章中的背景设置逼真、可感。

【社会环境】

乡村的人少了,更难得看到几个青壮年。刚刚长成的大姑娘、小伙子,都会被远方的高楼、大街、霓虹所吸引,或考学,或打工,抛家别舍,挤进城市。村子里剩下的,几乎全是老人和孩子。那些一辈子留守乡村的人,都已渐渐老去,他们浑浊的双眸里溢满了虚空与茫然。在乡间小路上,你会时不时遇见三三两两的“黄发垂髫”,却难得一见他们脸上的“怡然自乐”。那些久不住人的老屋,门框、房梁上都结上了层层叠叠的蛛网,它们像一个个人老珠黄的弃妇在哀怨无望地等待着昔日的主人。门前的菜畦里葳蕤的杂草已及人腰,在微风中窸窸窣窣地诉说着凄凉与寂寞……

这是考场作文《渐行渐远的乡村》中的一段社会环境描写。作者从乡村人越来越少、人们神情茫然空虚、民居老旧破败、四处杂草丛生等方面写出了在城市化高歌猛进的形势下乡村的式微,深刻揭示了城市化建设中社会对乡村的亏欠。

在小说创作或记叙文写作中,社会环境描写一直是一个难点。它既要揭示一定的社会问题,又要真实准确不随意夸大;要能体现时代特征,又要借助于具体描写不留斧凿之痕。社会环境的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一样也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而且还要能体现出一定区域的文化风貌,具有精神内涵。

【心理环境】

6月10日,已是凌晨4点。我一直枯坐着无所事事。电视荧屏上,韩剧里的俊男靓女们不厌其烦地上演着王子与灰姑娘的矫情故事;现实中,我结束了残酷的高考,却依旧心烦意乱,不知所措。高考结束的这个晚上,我安安静静地待在家里,一切都那么冷清而无趣。想象中出现过的无数次的狂欢场景,却一次也未曾发生。我的后高三生活在这异样的冷清中悄然降临。

这是一篇习作《后高三时代》中开头的环境描写。高考结束,本可以卸下包袱,轻松生活,然而一位对自己要求严格、对答题状况并无绝对把握的高三学生来说,却无法让心情轻松下来,而且由于一下改变了紧张复习应考的生活节奏,一时有了生活上的失重感。于是青少年特别迷恋的韩剧变得特别“矫情”,本该轻松愉悦的心情变得“心烦意乱”,本该狂欢庆祝的场景变成了冷清寂寥……凡此种种,皆因“心理”所致。

“心理环境描写”要注意抓住人物心理对外界的映射,使外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做到主客观的完美交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