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描写网描写季节七月内容页

人物描写|语言的作用+50道习题

人物描写|语言的作用+50道习题

一、考点概述:语言描写的定义、分类与核心作用

语言描写的定义与核心作用

定义: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内心活动或书面表达(如信件、日记)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的一种描写手法。

核心作用

揭示人物身份:通过语言风格(如方言、用词、语气)暗示人物职业、地位或文化背景。

塑造人物性格:语言的直接性、简洁性或含糊性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豪爽、谨慎、粗鲁)。

推动情节发展:关键对话可能成为情节转折的导火索。

深化主题表达:人物语言往往承载作者对社会、人性的思考(如批判、赞美)。

语言描写的分类与示例

语言描写的文体差异

记叙文: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如《孔乙己》中“窃书不能算偷”)。

说明文:客观转述人物语言(如历史人物的言论)。

议论文:引用名言作为论据(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论证责任感)。

四、满分答题技巧:四步分析法

第一步:定位语言描写内容

技巧:快速在文本中划出语言标志:

对话:引号内的内容(如“闰土说:‘……’”)。

独白:内心活动的描述(如“我心想……”)。

书面语言:信件、日记等载体中的文字。

第二步:判断语言类型与作用


第三步:分析语言描写作用


三维度分析法

1.结构作用:是否推动情节或引出关键事件?

例:《孔乙己》中“窃书不能算偷”引发众人哄笑,推动冲突。

2.内容作用:是否突出人物性格或心理?

例:《故乡》中“老爷”直接体现闰土的麻木与敬畏。

3.情感/主题作用:是否深化主题或引发思考?

例:《最后一课》中“我的朋友们啊”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悲痛。

第四步:套用答题模板

通用模板:手法+语言类型+内容+作用+效果

“本句运用语言描写,通过‘对话/独白/书面语言’,刻画了人物(性格/心理/身份),(作用),(效果)。”

示例:

“文中闰土喊出‘老爷’,通过对话描写,既暗示其身份隔阂,又揭示封建等级制度对人性的扭曲,深化了主题。”

五、高频题型及解题策略

题型1:分析语言描写的作用

例题:(2024·湖北中考)《孔乙己》中“窃书不能算偷”有何作用?


解析

1.类型:对话描写(潜台词)。

2.作用:

结构:引出众人哄笑,推动情节冲突。

内容:体现孔乙己的迂腐与自欺欺人。

主题:批判封建文化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答案

“本句通过孔乙己的辩解,既刻画其迂腐性格,又以‘窃’与‘偷’的辩白,暗示其精神麻木,深化了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题型2:区分语言描写与其他描写手法

例题:比较“他沉默着”(神态)与“他说:‘我无话可说’”(语言)的差异。


解析

语言描写:直接揭示内心活动(如“无话可说”暗示愤怒或无奈)。

神态描写:通过“沉默”间接表现情绪,需结合上下文推断。

答案

“前者是神态描写,通过沉默表现人物情绪;后者是语言描写,直接揭示内心想法,二者均服务于人物性格刻画,但语言更直接。”


题型3:补写语言描写句

例题:在《最后一课》结尾,补写韩麦尔先生的语言描写。


技巧

1.情感匹配:悲壮中带希望,如“孩子们,法兰西的旗帜永远在心中飘扬!”

2.身份契合:教师身份需用激励性语言。

答案

“韩麦尔先生举起粉笔,颤抖着说:‘这就是最后一课,但法兰西的语言永存于心!’”


题型4:分析语言描写与情节的关联

例题:《社戏》中“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的好豆”为何反复出现?


解析

情节作用:通过独白点明主旨,豆与戏的“不好”反衬童年纯真。

主题作用:语言深化对故乡与童年的怀念。


答案

“‘好豆’的反复出现,以语言描写收束全文,既呼应前文对豆的描写,又通过‘好’与‘不好’的反差,升华对童年自由与亲情的珍视。”


题型5:赏析语言描写与主题的联系

例题:分析《我的叔叔于勒》中“那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与主题的关系。


解析

主题关联:重复强调“叔叔”身份,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亲情的异化。

人物对比:与菲利普夫妇的冷漠形成反讽。

答案

“通过‘叔叔’的重复,语言描写直接点明血缘关系,与菲利普夫妇的‘避开’形成对比,揭露了金钱对亲情的吞噬,深化了批判主题。”

六、实战演练与答案解析

题目:(2025·模拟题)阅读《背影》划线句,分析其作用。


原文片段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解析步骤

1.定位:划线句“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是父亲的语言描写。

2.类型:对话描写(潜台词)。

3.关联:

结构:引出父亲执意送行的情节。

内容:通过“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体现父亲的固执与对儿子的牵挂。

主题:语言中的矛盾(“不要紧”与“不好”)凸显父爱的深沉与无私。

4.模板应用:

“本句通过父亲的对话描写,‘不要紧’与‘他们去不好’的矛盾表达,既刻画其倔强性格,又体现对儿子的深切关爱,为后文‘背影’场景奠定情感基调。”


七、附录:语言描写高频术语库

作用类术语

结构作用:推动情节、引出事件、埋下伏笔。

内容作用:刻画性格、揭示心理、暗示身份。

主题作用:深化批判、突出主题、引发思考。


手法类术语

“窃书不能算偷”(潜台词)。

“他们去不好!”(矛盾表达)。

“俺们这儿的苹果可甜咧!”(方言)。


文体关联术语

记叙文:对话推动情节、独白揭示心理。

说明文:客观转述语言。

议论文:引用名言作论据。


 

八、拓展:语言描写与心理描写的综合运用技巧

1.对比强化:

例句:“表面说‘没关系’,却在深夜独自流泪。”(语言与心理的反差)。

2.象征深化:

例句:“‘再见’二字,成为永别。”(语言中的象征意义)。

3.伏笔设置:

例句:“我早说过会出事!”(为后文灾难埋下伏笔)。

九、常见误区与应对策略

误区1:混淆语言描写与心理描写

解决:

语言:直接呈现人物说出或写下的内容。

心理:描述内心活动(如“他心想……”)。

误区2:忽略语言的社会背景

解决:

身份关联:农民语言质朴,官员语言正式。

误区3:未结合文本情感分析

解决:

情感基调:批判(如“孔乙己的语言”)、赞美(如“韩麦尔先生的独白”)。

图片


01

选择题(1-20题)

1. 《孔乙己》中“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属于哪种描写?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心理描写

2. 《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说:‘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属于哪种描写?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心理描写

3. 《背影》中“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属于哪种描写?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心理描写

4. 《皇帝的新装》中“‘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属于哪种描写?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心理描写

5. 《社戏》中“双喜说:‘阿发,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属于哪种描写?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心理描写

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说:‘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属于哪种描写?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心理描写

7.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属于哪种描写?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心理描写

8. 《最后一头战象》中“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不是一头战象,谁会知道它已经50多岁了”属于哪种描写?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心理描写

9. 《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父亲说:‘就如此吧,既然是这样,我们以后再也不提这件事了。’”属于哪种描写?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心理描写

10. 《桃花心木》中“种树人说:‘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属于哪种描写?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心理描写

11. 《纪念白求恩》中“白求恩同志说:‘一个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革命者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属于哪种描写?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心理描写

12. 《狼》中“屠户说:‘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属于哪种描写?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心理描写

13. 《三峡》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属于哪种描写?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环境描写

14. 《岳阳楼记》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属于哪种描写?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环境描写

15. 《出师表》中“先帝曰:‘朕知卿戎事,卿对朕言,卿殊不言卿子。’”属于哪种描写?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心理描写

16. 《老王》中“老王说:‘我不是要钱。’”属于哪种描写?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心理描写

17. 《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说:‘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属于哪种描写?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心理描写

18. 《骆驼祥子》中“祥子说:‘我得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我得拼命的干!’”属于哪种描写?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心理描写

19. 《孔乙己》中“孔乙己说:‘多乎哉?不多也。’”属于哪种描写?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心理描写

20. 《皇帝的新装》中“‘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大家都说。”属于哪种描写?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环境描写

0
2

填空题(21-30题)

21. 《孔乙己》中“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属于________描写。

22. 《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说:‘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属于________描写。

23. 《背影》中“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属于________描写。

24. 《皇帝的新装》中“‘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属于________描写。

25. 《社戏》中“双喜说:‘阿发,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属于________描写。

2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说:‘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属于________描写。

27.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属于________描写。

28. 《最后一头战象》中“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不是一头战象,谁会知道它已经50多岁了”属于________描写。

29. 《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父亲说:‘就如此吧,既然是这样,我们以后再也不提这件事了。’”属于________描写。

30. 《桃花心木》中“种树人说:‘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属于________描写。

判断题(31-40题)

31. 《纪念白求恩》中“白求恩同志说:‘一个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革命者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属于语言描写。()

32. 《狼》中“屠户说:‘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属于语言描写。()

33. 《三峡》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属于语言描写。()

34. 《岳阳楼记》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属于语言描写。()

35. 《出师表》中“先帝曰:‘朕知卿戎事,卿对朕言,卿殊不言卿子。’”属于语言描写。()

36. 《老王》中“老王说:‘我不是要钱。’”属于语言描写。()

37. 《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说:‘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属于语言描写。()

38. 《骆驼祥子》中“祥子说:‘我得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我得拼命的干!’”属于语言描写。()

39. 《孔乙己》中“孔乙己说:‘多乎哉?不多也。’”属于语言描写。()

40. 《皇帝的新装》中“‘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大家都说。”属于语言描写。()

0
3

解答题(41-50题)

41. 《孔乙己》中“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2. 《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说:‘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3. 《背影》中“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4. 《皇帝的新装》中“‘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5. 《社戏》中“双喜说:‘阿发,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说:‘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7.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8. 《最后一头战象》中“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不是一头战象,谁会知道它已经50多岁了”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9. 《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父亲说:‘就如此吧,既然是这样,我们以后再也不提这件事了。’”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50. 《桃花心木》中“种树人说:‘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0
4

答案部分

选择题答案

1. B

2. B

3. B

4. D

5. B

6. B

7. B

8. A

9. B

10. B

11. B

12. B

13. B

14. D

15. B

16. B

17. B

18. B

19. B

20. B

填空题答案

21. 语言描写

22. 语言描写

23. 语言描写

24. 心理描写

25. 语言描写

26. 语言描写

27. 语言描写

28. 动作描写

29. 语言描写

30. 语言描写

判断题答案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解答题答案

41. 《孔乙己》中“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孔乙己的语言,表现了他的迂腐和自命清高,突出了他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特点。

42. 《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说:‘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韩麦尔先生断断续续的语言,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失去国土的悲痛,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3. 《背影》中“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父亲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儿子的安慰和鼓励,展现了父亲的关爱和坚强。

44. 《皇帝的新装》中“‘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心理描写。通过皇帝的心理活动,揭示了他的虚伪和愚昧,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5. 《社戏》中“双喜说:‘阿发,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双喜的语言,展现了孩子们的天真和活泼,为后文偷豆的情节增添了趣味。

4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说:‘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先生的语言,展现了私塾的读书场景,反映了封建教育的特点。

47.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阿长的语言,表现了她对“我”的关爱和努力满足“我”的愿望,突出了她的善良。

48. 《最后一头战象》中“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不是一头战象,谁会知道它已经50多岁了”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嘎羧的动作,表现了它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生命的留恋,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9. 《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父亲说:‘就如此吧,既然是这样,我们以后再也不提这件事了。’”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父亲的语言,表现了他对叔叔于勒的冷漠和排斥,反映了社会的虚伪和冷漠。

50. 《桃花心木》中“种树人说:‘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种树人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树木成长的理解,寓意深刻,启发读者思考成长的道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