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湛泊手抄《告别》
现在,我就个人浅薄的理解,来试着分析这首《告别》为何写得好:
首先是押韵,在现代诗中,u、i、in因为发音相似,三者其实都可算是押韵的,即“a”。因此,全诗的韵脚为:aabaa,accda。显然,唯一不变的韵脚就是这三者“a”。现代诗的押韵可以两句换一个韵或跳句换一个韵,可以二四句押韵而一三句不押韵,亦可完全自由不押韵。因此,整首诗的韵脚可以说是很规整的。
接着,具体分析几个意象:
1.季语
在诗中,即使没有出现“秋天”一词,白桦树、红辣椒、收割的田野这三组意象也构成了明确的季语,即能够直接体现出季节的词。
2.白桦林
“白桦林”这个意象大家都不陌生,朴树唱的《白桦林》,其实就有很好地运用了这个意象。歌词中有一句“她默默地来到那片白桦林,望眼欲穿地每天守在那里”,这里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从白桦树的外形也不难看出,笔直、雪白的躯干,就表现了矢志不渝、不屈不挠的信念感。
在这首《告别》中,白桦林显然承载了诗人许多美好的回忆,诗人搂抱着白桦林,就守住了自己渐行渐远的记忆,守住了自己即将“告别”的故乡。记忆和故乡,无异于诗人内心中的灯塔,是他想要永远守护的“白桦林”。
3.激动
“激动”一词,可谓第一节乃至全诗的诗眼,堪比王安石的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形象地点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什么心情呢?看题目“告别”,诗人此时要和承载着自己童年记忆的故乡告别了,心里是五味杂陈的。
4.满山的红辣椒/满手的石子洒向大地
那么,怎么激动呢?
红辣椒:从视觉到嗅觉的刺激
满手的石子洒向大地:从触觉到听觉的刺激
这两句可以说用了拟人和通感的手法。
5.往事
第二节的“往事”一词与第一节的“记忆”一词遥相呼应,进一步加深了“告别”时百感交集的心情。
6.田野
“收割的田野”这里也代指即将离家的“我”。
田野收割了,稻谷都住进了粮仓,千疮百孔的田野却被遗弃在了原地,无家可归。
“我”即将离家了,而身后承载着童年的美好记忆与往事的这个家,“我”却无法带走,这让“我”也即将无家可归了。
由此,引出了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般震撼人心的最后一句。
田野再不哭泣,就要被秋天抛弃了,寒冬来时可再无力气哭泣了;
“我”再不哭泣,离家之后独自坚强时,就没机会大声哭出来了!
全诗的情绪一脉相承,浑然天成,相当出彩!
当然,也希望这首诗能成为你了解甚而爱上多多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