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之环境描写的作用
当然!环境描写是语文阅读理解中极其重要的考点,它绝不仅仅是“写写风景”那么简单。掌握了环境描写的作用,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和主旨。
下面我为你系统梳理环境描写的核心作用、答题思路和技巧。
一、环境描写的核心作用(答题要点)
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总结为以下五大方面,我们可以用一个口诀来记忆:“衬情推渲深”(谐音:趁情推现身,方便记忆)。
---
1.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这是最基础的作用。文章一开始的环境描写,能立刻让读者感受到故事的整体氛围。
· 关键词:渲染了……的气氛;营造了……的氛围;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 示例:
· “天色愈发阴暗了,浓云像破旧的棉絮,沉甸甸地压在城市上空。”(渲染了压抑、沉闷的气氛。)
· “阳光明媚,鸟语花香,院子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笑声。”(营造了欢快、祥和的气氛。)
2. 烘托人物心情
环境是人物内心的外化。人物高兴时,看什么都顺眼;人物悲伤时,看什么都凄凉。
· 关键词:烘托了/衬托了/反衬了人物……的心情/形象。
· 示例:
· “他拿着满分试卷,走在回家的路上,觉得路边的野花都在对他微笑。”(用美好的环境烘托人物喜悦、自豪的心情。)
· “考试失利后,他独自走在冷清的街上,连路灯的光芒都显得那么冰冷、刺眼。”(用凄冷的环境烘托人物失落、沮丧的心情。)
· 反衬:“窗外是喜庆的鞭炮声和人们的欢声笑语,而这更衬托出他独自在房间里的孤独与凄凉。”(用热闹的环境反衬人物的孤独。)
3.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环境描写可以作为情节的“催化剂”,为后文做铺垫或制造转折。
· 关键词: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暗示情节转折。
· 示例:
· “天色突然暗了下来,狂风大作,一场暴雨即将来临。”(为后文“因暴雨受阻”、“发现某个秘密”或“人物关系发生转变”等情节做铺垫。)
· “河上的小木桥在洪水中摇摇欲坠。”(这个环境直接推动了“如何过河”这一情节的发展。)
4. 暗示社会环境,交代背景
通过对特定时代、地域、风俗习惯的描写,来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 关键词: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暗示了……的社会环境/时代特征。
· 示例:
· “墙上斑驳的标语依稀可辨‘一定要解放台湾’,胡同里传来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暗示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碰撞。)
· “灰扑扑的土坯房,蜿蜒的乡间小路,以及村头那棵百年大槐树,都诉说着这个村庄的封闭与古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落后的社会背景。)
5. 深化文章主题
环境描写是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能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
· 关键词:象征了……;揭示了……的社会现实;深化了……的主题;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 示例:
· 在鲁迅的《药》中,结尾坟场的寒冷与悲凉,深化了对国民性愚昧的批判这一主题。
· “那棵在石缝中顽强生长的小草,终于开出了一朵淡黄色的小花。”(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深化了“不屈不挠”的主题。)
---
二、答题步骤与模板
当题目问“画线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思考:
1. 定位与感知:找到环境描写的句子,仔细阅读,感受它写了什么(景物、色彩、声音、感觉等)。
2. 联系上下文:结合上下文,思考它与故事情节、人物状态、文章主题有什么关系。
3. 多角度分析:从以上五个作用中,选择最贴切的2-4点进行回答。一篇文章的环境描写通常不止一个作用。
4. 组织语言作答:使用专业术语,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题模板:
这句话/段的环境描写,① 渲染了( )的气氛,② 烘托了人物( )的心情,③ 为下文( )的情节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④ 暗示了( )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⑤ 深化了文章关于( )的主题。
【注意】:不需要把所有点都答上,选择最明显、最贴切的3点左右即可。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不能只写套话。
---
三、实战演练(以鲁迅《故乡》开头为例)
原文: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问题:这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 渲染气氛:通过“深冬”、“阴晦”、“冷风”、“萧索的荒村”等意象,渲染了一种萧条、荒凉、死寂的气氛,奠定了全文悲凉的感情基调。
2. 烘托心情:这样的景象烘托了“我” 在渐近故乡时内心的悲凉、沉重与失落。
3. 暗示社会背景: “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暗示了当时中国农村在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压迫下日益破败、凋敝的社会现实。
4. 为下文做铺垫: 这样的环境为后文写故乡人事的变迁(如闰土的变化、杨二嫂的势利)以及“我”内心的复杂感受做了充分的铺垫。
---
总结与提升
· 区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指天气、景物等;社会环境指时代背景、社会习俗、家庭陈设等。两者作用有重叠,但社会环境更侧重于背景和主题。
· 注意象征手法:很多环境描写具有象征意义(如“暴风雨”象征革命或冲突,“灯塔”象征希望),要特别留意。
· 多读多练:最好的掌握方法就是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有意识地去分析其中的环境描写,久而久之,就能形成敏锐的语感。
希望这份详细的梳理能帮助你攻克“环境描写作用”这一阅读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