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描写网描写情感爱情内容页

《长安的荔枝》中那段极为隐晦的性描写,你读到了吗?

2025-09-12 10:59:50 爱情的文章 访问手机版

《长安的荔枝》中那段极为隐晦的性描写,你读到了吗?


前段时间一直忙碌,这几天终于空了些。想起之前没看《长安的荔枝》的电影,总觉得有些遗憾,便抽空把原著快速读了一遍。


网上各类介绍早已铺天盖地,我对情节也大致了解,因此读得很快。整本书看下来,最深的感受就是:马亲王实在太强了——十一天写了一部作品,转眼间又成为高收视的一部影片!

作为一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人,我完全被这个故事的紧张节奏震撼到了。光是李善德试验转运荔枝的那四条路线,就看得我眼花缭乱、头晕目眩,直接略过。

而当他终于手捧写有转运大法的札子、风尘仆仆赶回长安,见到那位“面善心热”的宫市副使鱼朝恩,以为万事俱备、只待拨款之时,他回了一趟家。正是在这里,文风陡然转变,全书唯一一段极为隐晦的性描写悄然出现在第128页(我的眼睛是不是很尖啊!)。


这段描写,真的很“李善德”。他是“算学及第”,一生都在跟数字和账目打交道。全书不断描写他如何计算路程、速度、时间和费用,如何调度资源、盘算收支。所以到了这一处,“盘点公粮”、“查账”、“收进支出”、“公粮上缴”、“库存一清”……乍看还真像财务对账现场。

但它的出现,却又合乎情理。

要知道,在这次“交公粮”之前,李善德都经历了什么?

他几乎是从一场注定失败的任务中侥幸生还,身心透支,对官场心灰意冷。长期在外奔波,几个月与家庭隔绝。

因此,他需要以最原始的方式确认自己的存在:“我还活着,我回家了。”漂泊许久的他,身体与灵魂,急需重新锚定在“家”这个避风港中。

这也是一种创伤后的自我疗愈。在经历极度压力、荒谬与倾轧之后,他需要一种确定的、私密而温暖的接纳,来冲淡外在的疯狂。妻子、孩子和家庭,是他拼尽全力完成任务之后,所能得到的唯一真实、可靠的回报与慰藉。

“交公粮”在这里是一个双关。在外,他为朝廷“运荔枝”,完成一项“宏大”而荒唐的公务;在家,他向妻子“交公粮”,完成一件私人而温柔的任务。这一笔,举重若轻地消解了前面所有的紧张与荒诞,把故事落回到了最朴素的人性需求上。

它同样也是叙事节奏的一次调节。前面荔枝转运危机四伏、压力巨大,令人窒息。而这段“急刹车”般的情节,却让节奏突然放缓,读者会心一笑,伴随李善德一起从大叙事中抽离,回归到略带尴尬却无比真实的生活场景之中。(我笑了,你有没有笑?)

这大概也是作者马伯庸的特点吧(我没看过他其他的作品),戏谑与幽默,不避世俗、略带粗粝,却因此显得真实可爱。

他笔下的李善德其实从来不是英雄,只是一个被逼入绝境的普通人,一个身心俱疲、只想好好回家的男人。

我是梁筠,一名赋权型性教育高级讲师。尝试从性的角度读文字,从人的本质看叙事,我们下次再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