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
作者:白滔滔,童书妈妈创始人,资深媒体人,前南方报业杂志主编。幸福流全支持读写中心发起人。
问题:
白老师说过阅读无禁区,但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里有一些露骨的描写,这些内容真的适合十一二岁的孩子看吗?
白老师:
我说读书无禁区,是我们人类的思想和创新没有禁区。
实际上我们知道创新有时候失败是吧?创新甚至带来危害是吧?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创新的东西都应该对社会有益,作为我们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禁令呢?因为需要时间来审查。
暴力该写吗?悲伤该写吗?自杀该不该写?抑郁症该不该写?如果我们在最源头,也就是创作的时候就限制作者,不用等到出版,这样的话,请问作家该写什么?没啥写的,对吧。
触发人类写作和创作最核心的源头是苦恼,是疑惑,是不解。人类的两个母题,其中一个是死亡,一个是爱情——这两个,都没有一个人能解释清楚。
如果死亡是我们人类任何社会文明发展的终极问题,我们现在也没有解决它,甚至对它的了解可能万分之一都不到,它是不是我们的一个动力?
如果是动力的话,请问我书里面写死亡有什么不可以?就是因为要死亡,所以我们会探讨生命的意义。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面怎么贡献自己的价值,我们怎么样让人类在有限的生命里面更进步,这不是文学、科技、金融、社会发展的最核心的理由吗?否则研究它干嘛?
你想过没有?如果人类都是长生不老的,咱们着什么急呢?不着急,为什么要发展那么快?反正我永远不死。我一天哪怕想一个事儿就够了,可咱们为什么每天想那么多事儿?就是死亡在那儿。所以换句话说,死亡是我们整个社会所有发展的动力。
第二个命题是爱情,有谁能把爱情研究明白?人类的社会发展,为什么过去是母系社会,后来又变成父系社会?中间还有个三妻四妾,再到一夫一妻,现在流行不结婚……它是个爱情话题吗?它是个哲学话题。
死亡是我们的终极问题,爱情不就是一生的终极命题吗?如果没有爱情没有情感,我们人类怎么繁衍?
从这个角度,作家要不要写不同的爱情关系?这些行为是海明威编出来的吗?是现实中已经发生了,作家才写的。
我们永远需要了解不同的人在爱情上有什么不同的表现,这就像研究科学一样。
比如研究无人驾驶,到底多少种、怎么定位。一样的,爱情也有不同维度,有行为、伦理、道德、生理……这些就应该呈现在不同的作品里。
有人说了,很多这样的书在不同时代也会被当作禁书。没错,我如果没记错的话,现在西方文学十大名著里面,应该有一半以上曾经是禁书。
《红楼梦》在清朝也是禁书,抄《红楼梦》是要坐牢的。现在为什么变成了名著了?中小学生现在都必须读《红楼梦》。
一本书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这本书不应该因在某个阶段被禁,你就否定它。
按照这些家长的眼光来看,《西游记》里一定能挑出10处以上有问题的,它里面很多写猪八戒的地方非常露骨,那你说《西游记》要不要看?《水浒传》里面写杀人的片段够不够暴力?《三国演义》里面的那些你争我斗尔虞我诈……照这样去看的话,四大名著没一本能看。
换句话说,《西游记》里的精华一定不是描写猪八戒去调戏那些妖精的故事,塑造猪八戒是为了呈现不同类型的人物。
如果把猪八戒写得跟沙和尚一样,为什么要创造猪八戒这个角色呢?沙和尚就很正面,老老实实,不干一点坏事,不贪吃、不好色、不贪钱。这样的角色有一个不就够了吗?
作家塑造一个角色时,一定有他的思考,创作背后一定有意图,你要了解那个意图,不要只盯着猪八戒调戏妖精。一个人要是只看到贪吃好色,那这个人就跟猪八戒一样。我小时候就想过这件事,最终我决定还是喜欢孙悟空,喜欢他面对挑战的英勇。
海明威不会因为你觉得他不好,他就不是个伟大的作家。即便没有任何的认可,这本书能够流传下来,就说明它在人类文明里的价值。
有价值放在那就好了,你可以不接受,你可以像1000年前的人一样觉得它是本坏书,没关系,可以保留。但是你对一本书的态度不要影响第二个人,你的孩子有可能比你的接受度更高。
在已经公开出版的图书中,只要没有专门写着“少儿不宜”的,都可以看。
我们作为家长,为什么要觉得自己比新闻出版的专业人士还厉害,可以左右自由阅读这个人类最基本权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