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雨的好词、好句、好诗
秋日,是大自然最富诗意的篇章,而秋雨,则是这篇章里最缠绵的笔触。它没有夏雨的滂沱,也不及春雨的轻柔,却以独有的清冷与深情,为世界铺展别样的景致。
教会孩子用精准的词汇、灵动的句子和经典的诗句捕捉秋雨的韵味,不仅能为写作积累素材,更能让他们在淅沥雨声中读懂季节的流转,培养对自然细微之美的感知力。
壹 丨描写秋雨的好词
01
形容词
1、清凉:凸显秋雨落在肌肤上的清爽触感,驱散夏末残留的燥热,带来沁人心脾的凉意。
2、绵密:形容秋雨细密、持续的特点,如织就的薄纱般笼罩天地,不疾不徐却绵长不绝。
3、萧瑟:贴合秋日氛围,既写出秋雨的清冷,也暗含草木渐枯的意境,自带淡淡的诗意惆怅。
4、温润:不同于春雨的柔润,秋雨的温润带着一丝微凉,落在枯叶、土壤上,少了几分热烈,多了几分沉稳。
02
叠 词
1、淅淅沥沥:模拟秋雨滴落的声音,或落在窗棂,或打在梧桐叶上,细碎却清晰,营造宁静的秋日氛围。
2、缠缠绵绵:描绘秋雨持续时间长、落下姿态柔缓的特点,如丝线般牵连天地,尽显秋日的缠绵意境。
3、点点滴滴:既写秋雨的稀疏落点,也暗合 “一叶知秋” 的细腻,每一滴都像在为季节更替做注脚。
4、冷冷清清:兼顾秋雨的温度与氛围,既体现雨丝的微凉,也烘托出秋日午后或傍晚的静谧空寂。
03
成 语
1、秋风秋雨:将秋风与秋雨结合,凸显秋日的典型景象,既写风雨交织的画面,也暗含 “秋风秋雨愁煞人” 的含蓄情绪。
2、凄风苦雨:形容秋风寒冷、秋雨连绵的情景,多用来烘托悲凉、萧瑟的氛围,适合描写秋日阴雨的深沉感。
3、雨丝风片:侧重秋雨的细密与秋风的轻柔,描绘出秋日风雨交织的细腻画面,充满江南秋日的婉约感。
4、巴山夜雨:源自经典诗句,既指秋夜山中的细雨,也自带 “羁旅思乡” 的文化意蕴,为秋雨增添一份人文情怀。
5、秋雨绵绵:直接点明秋雨持续、和缓的特点,常用以形容秋日多雨的天气,自带慵懒的秋日气息。
贰丨描写秋雨的好句段
1 秋雨像细密的银线,从灰蒙蒙的天空垂落,打在老梧桐的叶子上,发出 “沙沙” 的声响,叶片上的水珠滚落到地面,晕开一圈圈浅浅的湿痕。
2 窗外的秋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下了一整个下午。远处的山被雨雾裹上一层薄纱,近处的月季花瓣沾着水珠,红得愈发温润,像是被秋水洗过的胭脂。
3 清晨推开窗,秋雨正轻轻洒落,凉丝丝的风裹着雨丝拂过脸颊,带着桂花的淡香。楼下的草坪上,枯黄的草叶与新绿的苔藓都沾着水珠,成了秋日里独特的色彩拼图。
4 秋雨落在稻田里,稻穗沉甸甸地垂着,雨珠在金黄的稻粒上打转;落在池塘里,水面泛起圈圈涟漪,吓跑了正在啄食的小鱼;落在校园的操场上,孩子们撑着彩色的伞,踩过水洼,溅起一串又一串欢快的水花。
5 夜渐深,秋雨还在不停地下。路灯的光透过雨丝,晕出一圈温暖的黄,雨滴落在玻璃上,画出弯弯曲曲的水痕,像谁在夜里悄悄写下的诗。
6 一场秋雨过后,空气里满是泥土与落叶的清香。路边的法国梧桐叶被染成深黄,沾着水珠贴在地面,踩上去软软的,“咯吱” 声里全是秋天的味道。
叁丨描写秋雨的好诗
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唐・王维《山居秋暝》
2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3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4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5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 唐・王维《栾家濑》
6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 唐・白居易《雨后秋凉》
7 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 唐・无可《秋寄从兄贾岛》
8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9 秋雨,秋雨,无昼无夜,滴滴霏霏。—— 五代・阎选《河传・秋雨》
10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唐・韦应物《闻雁》
11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 元・张可久《小桃红・一城秋雨豆花凉》
秋雨是秋天的信使,它用清凉洗去夏的燥热,用绵密唤醒叶的斑斓,更用诗意勾起人心底的柔软。
希望这些好词、好句、好诗,能成为孩子观察秋天的窗口。
大语文时代下,孩子的知识也愈发重要,能生动地描写季节,是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体现。大叔会继续为孩子们整理手绘优秀素材,每天积累一点点给孩子的知识库“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