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缺乏细节”到“描写细腻”,一个五年级女孩的写作进阶之路
我们班上的小凡是个很认真的学生——书写工整,上课专注,作文交上来总是字迹娟秀、卷面整洁。但在四升五的暑假刚过来时,她的作文虽然条理清晰,却在细节描写上总是差一口气。妈妈也说:姑娘的作文问题有点大!
发现问题后,我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妈妈也很配合。
很快,小凡便融入了我们的文学课堂,学习态度十分端正。
暑假,我们还开展了读书分享活动,要求每个小朋友都要上台分享一本书。妈妈向我咨询:孩子适合看什么书?
通过与妈妈的沟通,我注意到小凡读书很认真,但方法需要改进。
推荐书籍之余,我在课堂上,指导孩子们进行深度批注训练:
“为什么这个词用在这里特别合适?”
“这个细节描写好在哪里?”
“如果让你来写,你会怎么写?”
小凡开始在书页边缘留下思考的痕迹:“这个比喻让我仿佛看到了画面”“原来可以通过动作写出心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变化在悄然发生。
暑假即将结束时,轮到小凡进行读书分享了。
当她身着素雅汉服,手里拿着一本《典籍里的中国》娓娓道来时,我惊喜却又并不意外。
这就是她,在书香浸染中悄然绽放的模样呀!
一个暑假过去,这个秋天,我们依然相约。
如今的小凡,依然坐得端正,读得认真,但笔下已经有了不一样的光彩——那是思维被激活的印记,是文字被点亮的明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