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阅读答题技巧—景物描写
十三 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考点解说
景物(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它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烘托人物情感等。比如《散步》中“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的景物描写,衬托了母亲愉悦的心情。中考对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的考察十分频繁。
中考设问
①2013年临沂中考《接过铜旋子》:文章结尾处的环境描写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②2023江西中考《守望》: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文中描写环境的画横线语句的作用。
③2023锦州中考《修鞋匠》:分析选文第3段结尾景物描写的作用。
主要设问方式
①第x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描写方法为景物描写)
②画线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③简要说出某一处或某几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题技巧
1.审读题干,明确方向。
通过圈画题干关键词,明确考查方向。
2.细读语句,概括特征。
认真阅读考查的语句,概括所描写的景物特征。如《秋天的怀念》“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拉拉’地飘落”描写了落叶纷纷的萧条景象。
3.结合语境,分析作用。
结合语境,从“时令”“氛围”“人物”“情节”“主题”“情感”等角度,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指出景物描写的作用。
常见景物描写的作用:
(1)内容上:①交代背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季节(时令)特征;交代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揭示社会意义。②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情。③渲染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突出、深化主题。
(2)结构上: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为下文……做铺垫。如《秋天的怀念》“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一句,内容上,描写了落叶纷纷的萧条景象,暗示了“我”当时凄凉的心境;结构上,为下文写母亲“挡在窗前”,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铺垫。
4.组织语言,整理答案
根据分析,理清答题思路,调整答案要点分点作答。
答题模板:
运用环境描写,描写了……的景物。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②渲染了……的氛围;③烘托了人物……的心情;④推动了……情节发展;⑤突出文章中心。
真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各题。
父亲的光
①那应该是一个很特别的冬天,父亲突然回来了,并且天天都在家里,与我们一起吃饭,一起说话。
②但这种情况的变化并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为家里带来欢喜,相反家里却总是笼罩在不可言说的压抑气氛里。那个时候,乡镇企业大批倒闭,父亲所在的石灰厂也垮了,没了工作的父亲,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民,心情郁闷到了极点。恰好那个时候,奶奶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摔得很重,经抢救才保住了性命。还有弟弟在一棵树上玩耍,树枝插进了眼角,在省城大医院里动了手术,差点瞎了。
③这突如其来的一系列打击,特别是经济上的打击,让整个家庭笼罩在巨大的阴影当中,这种变故让我们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④直到有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还没有进家门,就听到父母那熟悉的谈笑声,小孩子最容易感受到周边喜悦的气氛,一下子心里就感到很振奋了。我一进门,父亲就拉我过去,他指着地上一堆莲藕给我看,那些莲藕还没有洗净,被黑色的淤泥包裹着。这天,父亲去挖湖藕了。家乡有许多湖泊,野藕遍地是,但是相对好挖的地方已经被人承包了起来,只有那些湖泥很深,相对贫瘠的地方可以任意挖。但要挖起来也是相当费力,得掀开一大片湖泥,在一米多深的地方,才能够挖到一些野生的莲藕。
⑤于是,父亲开始早出晚归,等母亲的饭做好了,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父亲就挑着一担藕回来了,在清点藕的斤两的时候,父亲即使再累,也会凑到秤杆边,看清了,再用粉笔头在墙上写下数字。
⑥许久,我们都不知道父亲挖藕的地方,更不知道他是先将冰块儿敲碎,弄干湖里的水,再用工具一点一点地锨铲淤泥,越挖越深,掀到上面的泥越来越高,不一会儿就看不到人影了,没过几天父亲就直不起腰来了,后来就开始贴膏药,后背贴满了,再后来就是止痛药。
⑦给父亲送饭菜的任务落到了我的头上。第一次给他送饭的时候,我差点哭了,一大片的泥泞地里,到处是翻开的淤泥,遍布大大小小的坑洼。寒风刺骨,天空阴沉,湖里全是黑泥,很难发现父亲的身影。我跑到湖堤的高处,大声地喊“爸爸”一遍一遍声嘶力竭,声音一下子就消失在宽阔的湖面,没有一丝回响。我沿着湖堤边跑边喊,风呼呼地叫,把我的呼喊都吹向了身后。我心里万分焦急,怕在严寒的冬天里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我不敢想下去,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冲进了湖里的淤泥里。
⑧我突然看见在几百米的地方有一丝微弱的亮光从某一个泥坑里发出来,内心一下子振奋起来,快步地朝那个方向跑去,一双鞋都深陷到淤泥里,差一点滚进了挖藕挖的深坑里。
⑨当我的呼喊声已经足够传到那个泥坑的时候,从里面钻出来一个人影,是父亲!是他!他正在张望。刚刚止住的眼泪一下子更汹涌地淌了下来,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难受极了,我蹲了下来,抹干了眼泪。父亲一边打开饭盒,一边要我坐下,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我没有跟他说我是如何慌张,如何艰难地找到他,只是说:“这边有一丝亮光。”父亲挖得太深,四周的泥堆得太高,看不见里面,他开着一个矿灯。
⑩那年冬天,父亲挖了65天藕,一天都没有间断过,挖到了过年的费用,挖到了开学的学费,同时,也戏剧性地戒掉了几十年的烟瘾。 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敢忘却那盏灯的亮光。父亲从村干部到厂里的中层领导,应该来说还是比较顺利,中年却遭遇到了许多不幸,那段最困难的年月,应该是父亲人生最为灰暗的日子,但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父亲挺了过来,他像一盏灯一样,在我们最惶恐、最无助、没有方向的时候,教会我们怎么去做。
1.结合选文,分析标题“父亲的光”有什么含义?
2.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在清点藕的斤两的时候,父亲即使再累,也会凑到秤杆边,看清了,再用粉笔头在墙上写下数字。
3.选文⑦段画线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选文⑦段⑨段都写到我流泪,试分析两次流泪有什么不同。
5.根据选文④~⑦段内容,概括出父亲挖莲藕极其艰辛不易的表现。
1.【答案】①指父亲挖藕时开着的矿灯发出的光;②又指父亲在人生的困境中坚韧顽强的精神给予我们以鼓舞,为我们指引方向;③表达对困境中坚韧顽强的父亲的感激、敬佩和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结合文章第⑨段“这边有一丝亮光……他开着一个矿灯”的内容可知,标题的表层含义是指父亲挖莲藕时开着的矿灯发出的亮光,再结合文章第段“他像一盏灯一样,在我们最惶恐,最无助、没有方向的时候,教会我们怎么去做”的内容可知,标题的深层含义是指父亲在遇到困难时坚强不屈的精神给予我们鼓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2.【答案】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十分关心自己所挖的藕的数量,表现出父亲对亲人高度的责任感和爱。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首先判断句子所使用的手法,从“凑”和“写”字可以判断,划线句子使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再判断句子的作用,动作描写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此处生动地写出了辛劳的父亲对自己劳动成果的重视。最后明确句子的表达效果,这里表现出了父亲对亲人的责任感和爱。
3.【答案】①写出天阴风寒坑洼密布、黑泥弥漫的情况;②渲染出紧张、悲凉的气氛;③烘托出父亲挖藕的艰辛不易;④为下文写我找不到父亲而哭泣做铺垫。
【解析】根据“到处是翻开的淤泥,遍布大大小小的坑洼”“寒风刺骨,天空阴沉,湖里全是黑泥”的内容可知,写出了父亲挖藕时环境的恶劣;如此“刺骨”的寒风、“阴沉”的天空、遍布“黑泥”的湖,无不在渲染一种紧张、凄凉的气氛;如此寒冷贫瘠的地方,父亲却在这里不辞辛苦的挖藕,可见这样的环境衬托出父亲的勤劳坚强,烘托出父亲挖藕艰辛;在结构上,正是因为环境如此恶劣,让本来“我”的内心不仅有找不到父亲的焦急,还生出对父亲的心疼,正好为下文写我找不到父亲而哭泣做铺垫。
4.【答案】⑦段中我流泪是一个孩子找不到父亲怕父亲出事时恐慌,无助的泪;⑨段中我流泪是看见父亲时激动的泪,看到父亲从泥坑里钻出来时心疼的泪。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情感的分析能力。根据文章第⑦段“我心里万分焦急,怕在严寒的冬天里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的内容可知,此处“我”流泪是因为处于找不到父亲的担心和害怕发生可怕事情的恐慌;根据文章第⑨段“从里面钻出来一个人影……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难受极了”的内容可知,此时“我”流泪是因为终于找到了父亲,悬着的心终于落地时的激动,而“父亲挖得太深,四周的泥堆得太高,看不见里面”的内容,也可以分析出父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挖藕,让“我”十分心疼。
5.【答案】①父亲得到湖泥很深、相对贫瘠的地方挖到一米多深才能挖到藕;②父亲得将冰块儿敲碎、弄干湖里的水,用工具一点一点地掀铲淤泥才能挖到藕;③父亲挖了几天藕就腰疼难忍,靠膏药和止痛药维持着;④父亲得冒着严寒,顶着凛冽的寒风从早到晚在外面挖藕。
【解析】根据文章第④段“只有那些湖泥很深,相对贫瘠的地方可以任意挖……得掀开一大片湖泥,在一米多深的地方,才能够挖到一此生的莲藕”的内容可知,父亲得到湖泥很深,相对贫瘠的地方挖到一米多深才能挖到藕。根据文章第⑥段“先将冰块儿敲碎,弄干湖里的水,再用工具一点一点地锨铲淤泥,越挖越深,掀到上面的泥越来越高,不一会儿就看不到人影了”的内容可知,父亲得将冰块儿敲碎、弄干湖里的水,用工具一点一点地掀铲淤泥才能挖到藕。根据文章第⑥段“没过几天父亲就直不起腰来了,后来就开始贴药,后背贴满了,再后来就是止痛药”内容可知,父亲挖了几天藕就腰疼难忍,靠膏药和止痛药维持着;根据文章第⑦段“一大片的泥泞地里,到处是翻开的淤泥,遍布大大小小的坑洼。寒风刺骨,天空阴沉,湖里全是黑泥”内容可知,父亲得冒着严寒,顶着凛冽的寒风从早到晚在外面挖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