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描写网描写人物外貌内容页

《高老夫子》人物形象及描写手段

《高老夫子》人物形象及描写手段


教学“六认真”,体现在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考试和认真组织课外活动这六个环节上。六个环节中,认真上课,实在不易。鲁迅教书十多年[1],深知其中的艰难。对于新任教师而言,初登讲台,真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知所言。

从这个角度来体会,《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半路出家,去讲自己并不熟悉的“东晋之历史”,实在有些难为老夫子了,怎不闹笑话呢?!

如果这老夫子,思想不守旧,不沽名钓誉、虚荣无耻;不“要谋一个教员做,去看看女学生”,而对女校的认识开明一些;不与“贤良女学校校长何万淑贞”和花白胡子的教务长、大名鼎鼎的万瑶圃臭味相投,而是伴随新文化的潮流,与鲁迅等教授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则这篇小说就写不出来了吧!

关于初登讲台闹笑话,做过教师的都明白:其实很正常,很难避免。何况他年纪大了,记忆差了,又摊到“东晋之历史”这个烫手山芋呢?而面对的偏偏是他最希望“看看”的女生呢?

从这里看:鲁迅似乎是玩笑似的写这篇小说的。他要与“高老夫子”开开玩笑,幽默而辛辣地嘲弄他一番。

鲁迅最根本的目的,还是针对当时社会上动辄要解散女校的主张,五四新文化造成的积极影响在社会上的倒退。

例如,黄三之流的言论——“喂喂,老杆,你不要闹这些无聊的玩意儿了!”黄三放下聘书,说。“我们这里有了一个男学堂,风气已经闹得够坏了;他们还要开什么女学堂,将来真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子才罢。你何苦也去闹,犯不上……。”高老夫子的言论:“终于觉得学堂确也要闹坏风气,不如停闭的好,尤其是女学堂,——有什么意思呢,喜欢虚荣罢了!”

一般群众和普通知识分子这些言论,来自哪里呢?来自“贤良女学校校长何万淑贞”,花白胡子的教务长、别号“玉皇香案吏”的大名鼎鼎的万瑶圃,及其拥趸们保守落后的办学思想。

这使鲁迅最为光火,在小说中,就不吝采取“刮骨疗毒”,针痈刺疽(写高老夫子疤痕外貌,老照镜子等),在小说人物的姓名上做讽刺文章等激烈的手段,来揭露现实,针砭教育和社会问题,以达“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目的。

毫无疑问,这篇小说几乎可以说是反映1925年5月“倒杨风潮”的急就章,是鲁迅主观情感表露得最为激烈的篇什。利用小说来为政治活动、文化和教育活动服务,利用小说来直接地反映社会现实,甚至利用小说来骂人,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鲁迅对跟贤良女学校校长何万淑贞服务的驼背老门房也不放过,这样来骂他:“于是跟着驼背走,转过两个弯”,明明人家是驼背,还要“转过两个弯”,看看!

对给学校打杂的,鲁迅也不饶,说“一个似死非死的校役便端上两杯白开水来”,看看!

至于那位教务长及其教务长喜欢的蕊珠仙子,鲁迅更是极尽挖苦嘲弄之能事。

总之,鲁迅对何万淑贞治下的贤良女学校中,跟着何万淑贞一起鬼混,与她合作,溜须拍马的一伙人,是“横眉冷对”,“一个也不饶恕”的。

然而,对于小说名义上的主人公,那初登讲台的高老夫子,鲁迅挖苦嘲弄的同时,是含着某种程度的同情的,是把他归入“病态的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的。

这从小说的情节安排,尤其结尾部分,高老夫子终于忍受不了学生,也忍受不了自己,颇有自知之明地写辞职书,“他乐观”、“时移俗易,世风也终究觉得好了起来”等词句中,隐隐可见。

不过,高老夫子终究不会如鲁迅一样激进地和女校的学生们站在一起,所以,对他的讽刺和批判,鲁迅丝毫也不会觉得过分。

对高老夫子的描写,重头戏是在那堂课上,主要采取的手法如下——

第一,抓住“笑”来做文章。

如何描写课堂现场上师生两个方面的互动和感受,鲁迅这位大作家给我们做示范:就是抓住一方不放,进行神态、语言、心理等细节刻画。而对另一方的刻画,一定从属于已经作为主体一方的需要,使之做陪衬,笔墨一定要显得吝啬和经济,不能喧宾夺主。

本文中,鲁迅就抓住高老夫子虚荣心强,又怕眼角的疤痕被学生瞧见,加之备课不充分,不擅长讲东晋历史,自己心理就先出问题,在课堂上众目睽睽下,竟然昏头昏脑,毫无自信,颓然打了败仗,落得笑话,且出了安全状况:一头撞在桑科树木上,枝丫掉下来砸到他的脑壳,竟然历史教科书也掉到地上去了。狼狈之状,更添加了笑料。鲁迅的高明在于:他怕笑,就反而要抓住“笑”来做文章,写他笑别人,也写他自己疑心的笑,重在写学生们的笑。但是最后看得清楚:鲁迅并没有点出谁在笑他,一切似乎都是他自己拟想的和手制的笑。他在课堂上,的确是被自己打败的。

可是,他最后把失败的责任,却全部推倒了女学生身上去,发恨地认为:“学堂确也要闹坏风气,不如停闭的好,尤其是女学堂,——有什么意思呢,喜欢虚荣罢了!”隐隐约约的笑声中,“使他辞职的决心更加坚固了”。晚上就写信给贤良女学校校长何万淑贞,只要说自己患了足疾,借故辞职了。这高老夫子又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与黄三、老钵“一同打牌,看戏,喝酒,跟女人”,当晚去“扫光”“毛家屯毛资甫的大儿请阳宅先生看坟地的,手头现带着的二百番”了。

第二,不忘对“眼睛”进行描写。“你不是亲口对老钵说的么:你要谋一个教员做,去看看女学生?”黄三这句话,暴露出高老夫子的师德,实际是很差的,就跟社会上的小流氓差不多了。且不说他的知识结构如何,仅凭这,他就不符合教师最起码的条件。

这样的人,竟然凭发表在《大中日报》的《论中华国民皆有整理国史之义务》一文,和“骤慕俄国文豪高君尔基之为人,因改字尔础,以示景仰之意,斯人之出”,便被“何校长再三敦请”,“是有名的学者”,“诚吾中华文坛之幸”。

如何深刻地揭露出高老夫子的内心世界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白描,就是写眼睛:关于白描,鲁迅在一九三三年三月五日《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从文中两次关于高老夫子在课堂上的眼睛和眼光的描写看出,他自己太不堪,连直视女生的眼睛、面貌的胆量和自信都没有,简直是个怂包角色。

鲁迅通过眼睛、眼光的描写,写出了高老夫子这个“打牌,看戏,喝酒,跟女人”的反诬女学生“喜欢虚荣”的虚荣者、道德沦丧者、不学无术者的卑怯和脆弱。

[1]万卷出版公司2016年8月1日出版,止庵校,许寿裳著《鲁迅传》:鲁迅以三十年的奋斗,为三个国民性问题,开拓了光辉的道路。P 22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7月第1版,1981年5月第9次印刷,许广平著《欣慰的纪念》:《鲁迅的生活之二》(1941年10月),最后十多年不教书,广平认为如果教书,对社会的价值也许更大,鲁迅默然。

由上得出:鲁迅在教育部任职兼职从教,大约是十多年。

参阅,《鲁迅回忆录》二集(巴金、冯至、黄源等编),孙伏园在《忆鲁迅先生》称:鲁迅做官十几年,教书十几年,从未沾染无聊的娱乐,从不打牌和赌博。